予新羅的助力,也不過就那麼一小點兒,簡直如同杯水車薪,屁用沒有。

想那大唐距此路途遙遠,即便有心相援,亦是鞭長莫及。所遣之兵力不過區區數千,於這風雲變幻的戰局之中,能掀起幾分波瀾?

泉蓋蘇文這般思量著,愈發覺得大唐此番作為,不過是裝裝樣子,根本無法改變當下之局勢。

不多時,泉蓋蘇文指揮高句麗軍隊如潮水般陸續進攻新羅國境。新羅軍隊在高句麗大軍的猛烈攻勢之下,敗績連連,勝機寥寥,頗顯狼狽之態。

再者,又加之百濟於另一方虎視眈眈,形成威脅之勢。新羅的軍隊被迫兩線作戰,首尾難顧,壓力如山般沉重。

只見那新羅將士們疲憊不堪,神色憂慮,卻仍咬牙堅守,期盼著能有轉機出現,以解這危困之局。

直至蘇定方率軍北上支援新羅軍隊,方才有挽回些許頹勢之象。而唐軍之戰鬥力,亦讓泉蓋蘇文明白了關鍵一點,這五千唐軍斷不可小覷。

這五千精銳唐軍,竟可抵數萬高句麗軍隊。其軍容嚴整,士氣高昂,戰法精妙,每戰皆勇悍無前。

泉蓋蘇文初時之輕蔑盡消,轉而心生敬畏與忌憚,始知大唐之軍威,實非虛傳。

新羅女王善德女王見此情形之後,欲將軍隊指揮權交付於蘇定方,然卻被蘇定方婉言拒絕了。

只見善德女王心急如焚,目光懇切,滿含期待地望向蘇定方,言辭誠摯道:“將軍英勇善戰,此般危局,還望將軍掌軍,救我新羅於水火。”

而蘇定方神色堅定,抱拳施禮,朗聲道:“女王厚愛,末將心領。然末將此番前來,只為助貴邦抵禦外敵,指揮權仍當屬女王,末將定當竭力輔佐,共抗敵軍。”

蘇定方絕非政治之小白,倘若他當真接掌了新羅軍隊之指揮權,那麼新羅國內的某些宵小之輩必定會趁機造謠生事,妄言大唐乃是前來架空新羅女王。此種事端於此時此境,萬萬不可發生。

蘇定方深知其中利害,心內明瞭:值此多事之秋,局勢本就錯綜複雜,若因接掌軍權而引發新羅國內之紛爭與猜忌,必使局面愈發混亂不堪,於抗敵百大業害而無一利。

故斷不可行此冒險之舉,以免給敵可乘之機,壞了大唐與新羅之同盟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