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不遠萬里趕赴長安,面見大唐皇帝陛下,懇請大唐出面訓斥高句麗和百濟。

高句麗和百濟妄圖吞併新羅,然新羅長久以來一直和中原王朝關係甚佳,自稱為藩屬之國。因此,高句麗心懷不軌,欲滅了新羅,以擴張其版圖。

高句麗倒是未懼大唐興兵攻打,只因前隋楊廣徵討之事仍歷歷在目,他們篤定大唐不會輕易動兵。畢竟那遼東之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實非輕易可破。

而且大唐對遼東的治理並非極為上心,難以構築形成有效的戰略地帶。一旦出兵攻打高句麗,大唐軍隊的補給線便會漫長無比,高句麗只需採取拖延之策,便能拖至大唐退兵。

至於高句麗緣何也要派遣使臣來長安,一來乃是為了牽制新羅使臣,二來是為了向大唐示好,冀望大唐莫要插手新羅之事。除此之外,高句麗亦對北境都護府心存忌憚,故而有所畏懼。

據說,北境都護府發展迅猛,其軍隊更是常年厲兵秣馬,枕戈待旦,戰鬥力堪稱槓槓的,令人聞風喪膽。

倘若高句麗與大唐交惡,北境都護府便能揮師東進,以雷霆萬鈞之勢對高句麗予以沉重打擊。

只要北境都護府廣積糧草,積攢充足,支撐起一場規模宏大的大戰定然不成問題。

榮留王高建武派遣了高藏和泉蓋蘇文前來長安。其意在牽制新羅使臣的同時,也順帶仔細瞧瞧大唐發展的究竟如何。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方能不殆。

善德女王金德曼乃是派遣了自己的堂妹金勝曼前來出使大唐。

鴻臚寺卿匆匆向李世民稟報了高句麗和新羅使臣求見之事,李世民聞之,遂令鴻臚寺妥為安排日期,改日於朝會上接見兩國使臣。

李世民對新羅的觀感甚佳,此國長久以來一直尊崇中原王朝,始終以藩屬國自居。但高句麗卻令李世民心生厭惡,且不言隋朝時期的三徵之役,光是高句麗向來不尊中原王朝這一點,便足以讓李世民心懷不爽。

長安城中,金勝曼在一眾使臣的陪同之下悠然閒逛。長安的繁華盛景令她心中滿是羨慕。果然不愧是中原大國,不論歷經了多少次的戰亂紛爭,總能於風雲變幻之中快速崛起,重振雄風。

而她的國家此刻正遭受著高句麗和百濟的肆意侵略,念及此處,金勝曼那如彎月般的繡眉之上,掛滿了深深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