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北境新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之處理方法。李世民意欲牢固掌控北境,使北境牧民歸化中原。
要人還是要地?李世民欲二者兼得。
\"汝有良策?\" 李世民問陸通,知其向來不會無的放矢。
\"臣確有一些想法,請陛下裁斷。\"
陸通提議讓北境部落為唐養馬、牛、羊,中原則以米麵補部落糧食之不足,此乃溫水煮青蛙之策。
此外,對北境武器之管控必須嚴格,以防患於未然。
陸通進而提出建設兵團之策,兵團統管軍政,設立都護府,下轄數個都督府。將各部落兵員打散,編入唐軍,作為平日維持部落安定之輔助力量。
陸通建議由建設兵團管理都護府之軍政事務,朝廷予以政策支援,助都護府發展。
先使各部落酋長富足,消磨其意志。後再開放通婚政策,逐步實現同化。
在絲綢之路設立關口,徵收關稅。
透過這種方式,稅收可以用於軍資糧餉,從而加速北境都護府的發展。
在官員任命上,實行五年一輪換的制度,軍隊亦然。
至於都護府的發展大方向,則由朝廷來把控,根據時勢變化適時調整。
對於願意赴北境任官者,朝廷在升遷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具體依政績而定。
李世民聽得入神,陸通之策甚佳,無論短期還是長遠,皆考慮周全。
\"甚好,深得朕心。然,誰赴北境打頭陣最為適宜?\" 李世民問陸通。
\"武將方面,由陛下定奪即可。至於文官,臣欲薦馬周前往。其在涇陽積累豐富經驗,對於提振經濟,他堪當此任。\" 陸通舉賢不避親,對李世民言道。
\"馬周,在涇陽表現頗佳,朕甚為欣賞,頗具宰相之才。汝回去草擬一份章程呈朕,朕將與其他大臣商議。\" 李世民言道。
陸通立即將預先寫好的奏摺呈遞給李世民。此舉令李世民愕然,陸通竟早已準備妥當?
數日後,朝廷頒佈北境新管理方針。設立北境都護府,下轄順、佑、化、長四州都督府,及定襄都督府、雲州都督府。
尉遲恭任北境都護府首任大都護,蘇定方與薛萬徹為副大都護。馬周則任副都護,協助尉遲恭共建北境。
薛禮亦被陸通派往北境都護府,令其在彼處歷練。
臨行前數日,薛禮與柳銀環辛勤勞作,此去五年,當盡力播種。
對此政策,世家大族們不以為然,不認為李世民能成功。
然而,這些世家大族在草原的生意必受衝擊,令他們頗為不悅。
尤其是在設立關口一事上,對世家大族及西域諸國之生意打擊頗大。雖不至於傷筋動骨,卻也割去不少利益。
涇陽縣之關稅極高,世家大族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