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霽,心中卻依舊忐忑不安。

慕容伏允暗自思量,不過些許劫掠邊疆之舉,尚未觸及大唐根本,料想李世民不至於為此興師動眾。

即便遭致責難,言語之痛終歸膚淺,他亦不懼。

於是,心中雖有顧慮,慕容伏允卻漸漸安定下來,打算即便面對天子雷霆之怒,亦要從容應對,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使者風塵僕僕,歸至長安,將吐谷渾之事詳盡呈報於李世民面前。

聞聽此言,李世民面色驟變,怒火中燒,心道:“慕容伏允此舉,豈非戲弄於朕?”

一念至此,龍顏大怒,心中暗誓必使吐谷渾知其厲害,以正視聽。

於是,李世民御筆親書,遣使傳令於李道彥,命其領兵征討邊疆之吐谷渾部落。

李道彥接旨,不敢有絲毫怠慢,即刻點兵遣將,揮師而出。

至邊境處,與吐谷渾軍交鋒,一番激戰之後,李道彥軍大獲全勝,斬敵首七百餘級,餘眾望風而逃,不敢再犯。

慕容伏允見大唐天兵壓境,心中惶恐不已,深知若不及時示弱,恐引致更大禍患。

於是急忙遣使攜重禮,快馬加鞭趕往長安,向李世民陳情請罪,言辭懇切,願以臣服之態,求得兩國再度和睦。

李世民覽表,見其態度誠懇,遂允其請,賜書一封,許諾只要吐谷渾不再擾邊,便與之共維和平。

朝中一眾武將聞此訊息,皆面露不悅之色。他們本已磨刀霍霍,摩拳擦掌,期待著出征沙場,立下赫赫戰功。

未曾想,慕容伏允竟如此怯懦,未戰先降,使得這大好時機,轉瞬即逝。

眾將心中雖有不甘,卻也明白聖上此舉意在安邦定國,只得收斂心緒,靜待下次出征的機會。

陸通聞此訊息,心中暗自思量,李世民此舉實則過於看重虛名。

吐谷渾乃反覆無常之輩,猶如狼子野心,只知畏懼強權而不知感恩圖報。

此次或許能令其一時收斂,然好景不長,不出數載,彼等必會舊病復發,再起邊釁。

陸通輕嘆一聲,深知邊疆安寧非一日之功,唯有長劍在手,方能保家衛國,護得一方平安。

待到李世民欲圖徹底敉平吐谷渾之時,陸通心中已有籌謀,意欲派遣涇陽新軍前往邊陲,以戰火淬鍊鋒芒。

他深知,未經沙場洗禮的軍隊,終是少了那份鐵血丹心,難以成為鎮守邊關的鐵壁銅牆。

陸通彷彿已預見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壯闊景象,誓要讓涇陽新軍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鑄就無堅不摧的意志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