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朝堂對峙(第2/2頁)
章節報錯
曼,開口問道:“高句麗言未曾做過這種事,你們到底是誰在欺騙朕?”
金勝曼眉頭緊蹙,心中有些焦急,不過還是強自鎮定下來,開口道:“我新羅與中原王朝世代交好。幾年前,我新羅便率先來朝貢,此事大唐皇帝陛下您是知道的。但這兩年沒有來朝貢,就是因為高句麗阻攔我們朝貢,所以才會如此。新羅斷然不敢欺騙大唐皇帝陛下,請明鑑。”
於是,李世民當即令鴻臚寺卿檢視近些年新羅的朝貢情況。
不多時,鴻臚寺卿便將新羅的朝貢情況一一詳稟,所述種種,和金勝曼所說竟是嚴絲合縫對得上。
然而高句麗卻是僅僅朝貢過一次,那便是李世民平定東突厥之時高句麗方才朝貢過一次,此後,高句麗便再未對大唐進行過朝貢。
李世民心中已然有了計較。既然新羅對大唐誠心稱臣,那麼大唐自是有必要為新羅出頭。不然,日後臣服大唐的藩邦便難以有安全感。故而,李世民決定這一次出手制止高句麗和百濟對新羅進行侵略。
李世民看向群臣,目光深邃而凝重,開口問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我大唐應該如何處理此事?”
世家官一員率先出列,對李世民啟奏道:“陛下,新羅與高句麗皆是外邦,兩國之間的戰爭緣由,我們實難明晰,其中的一些理由也只是各自的說辭罷了。我大唐實不應該插手別國之間的事。”
房玄齡和杜如晦以及長孫無忌等大佬依舊穩坐釣魚臺,並沒有輕易開口。他們以獨到的眼光看出了高句麗極有可能做了那些事情,然而對外邦交之事須得慎之又慎。
主要是高句麗這個地方著實不太好打,倘若好打的話,大唐要尋一個攻打高句麗的藉口,實在是易如反掌。比如前朝楊廣三徵高句麗之事,便大可拿出來說一說,打著為漢家兒郎報仇的旗號去攻伐高句麗,亦未嘗不可。畢竟在這世間,向來是誰拳頭大誰便有道理。
這時候素有直言不諱之名的魏徵出列啟奏,聲若洪鐘:“陛下,既然新羅國對我們大唐俯首稱臣,已然成為了藩屬國,我大唐自當有義務為他們解決外患。何不令高句麗與百濟兩國就此罷兵?”
這時候世家官員又道:“誰知道是不是新羅國挑釁高句麗與百濟?異邦之言,如何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