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我大唐氣量狹隘,有損我大唐威名。陛下心懷天下,當以包容之態,彰顯大國風範,還望陛下重新定奪,三思而後行啊。”

言罷,他再次躬身行禮,靜靜等候李世民的回應。

孔穎達話音剛落,王珪亦從容出列,身姿挺拔,神色莊重。

他整了整衣冠,朝著龍椅上的李世民恭敬行禮,而後聲如洪鐘般開口道:“陛下,孔祭酒所言極是,切中要害。我大唐,幅員遼闊,國力昌盛,向來為諸國敬仰,實乃萬邦之表率。”

王珪微微一頓,目光誠摯地望向李世民,接著說道:“聖人教誨,以德服人,方為長久之道。外邦學子慕名而來,本是我大唐文化昌盛、德化遠播之明證。若此刻對其嚴加管控,層層設限,雖說或有其必要之處,但難免會讓天下諸國覺得我大唐氣量狹小,有失大國雍容之態。”

說罷,王珪再次深深鞠躬,言辭懇切:“還望陛下能以寬宏之量,懷柔之心,重新權衡此事,莫讓外邦之人誤解我大唐之仁德風範,如此,方能使大唐威名,遠揚四海,萬邦來朝之盛景,綿延不絕。”

李世民目光從王珪與孔穎達身上緩緩移開,轉而落在房玄齡和杜如晦身上。

他的眼神沉靜而深邃,彷彿在無聲詢問二人的見解。

房玄齡心領神會,上前一步,身姿恭謹,拱手奏道:“陛下,孔祭酒與王大人秉持聖人教誨,心懷仁德,所言確有其理。然今時今日,天下局勢波譎雲詭,外邦之心,難以揣度。我大唐之技藝、學識,乃是立國之根本,萬不可輕易外流。”

他微微抬頭,目光中透著審慎與憂慮,繼續說道:“對外國留學生加以管控,並非是我大唐氣量狹隘,實乃為長遠計。嚴格篩選,方能確保來者真心向學,而非心懷叵測。如此,既能維護我大唐的根本利益,又能彰顯大國威嚴,揚威於四海。”

杜如晦亦緊跟其後,跨出一步,躬身行禮,言辭鏗鏘有力:“陛下,臣贊同房相所言。我大唐雖以仁德為本,然亦不可忽視現實之利害。若無堅實國力為後盾,仁德便如無本之木。管控留學生,乃是守護大唐實力的必要舉措,唯有自身強大,方能真正以德服人,萬邦來朝之盛景才可延續。”

李世民聽聞房玄齡與杜如晦一番言辭懇切且切中要害的言論,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欣慰。他微微頷首,抬手輕撫鬍鬚,面露讚賞之色,緩緩說道:“兩位愛卿所言,正合朕意。朕意已決,此管控之策勢在必行。”

說罷,他目光威嚴地掃過朝堂眾人,聲音洪亮而堅定:“我大唐雖以仁義為懷,然亦不可不防。外邦之人,心向各異,我大唐先進之術,關乎國之根本,斷不可隨意洩露。此番管控外國留學生,並非是朕小肚雞腸,實乃為我大唐千秋萬代計。”

言畢,他又看向孔穎達與王珪,目光中多了幾分溫和與勸慰:“孔愛卿、王愛卿,朕知你們心懷聖人之道,意在彰顯大國風範。然世間之事,需權衡利弊,不可一味拘泥於古訓。待我大唐根基穩固,實力更盛,屆時再以仁德廣佈天下,亦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