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建工廠了,停了你出錢?”

“啥?總統,你也?”

“你沒有?”

“我就幾個。”

“還幾個,你數數白宮裡面有多少人參與了。”

“想其它辦法。”

“既然他們錢那麼多,那就騙點出來。”

“總統,你的意思是?”

“電話詐騙,這個都不懂,和他們的首領對接對接。灣灣那邊的人非常喜歡做這事。”

“但是他們的普通話太讓人發笑了,現在沒人信他們了。”

“那就滲入華夏。”

“對了,上次派間諜去接近那個華夏天才,如何了?”

“那個,間諜拿著10萬美元經費跑路了……”

“廢物,你們都是廢物……”

這一世。

時間線開始加速推進了。

電詐起源於上世紀 60-90 年代的華夏灣灣地區。

當時灣灣經濟快速發展,出現了包括詐騙在內的 “五毒” 現象。

起初的詐騙形式較為簡單,比如將假金飾放在路邊引誘行人撿拾,再去銀樓或當鋪兌現以騙取錢財。

上世紀 90 年代,隨著電話在灣灣島內的普及。

詐騙分子開始藉助通訊手段實施線上非接觸式詐騙。

電信詐騙逐漸演化為一種新型犯罪型別。

2000-2006 年是灣灣地區電詐的蓬勃發展期。

由於福建福州能收到灣灣地區的行動電話訊號,且當時兩岸沒有司法合作,詐騙分子很難被定罪。

於是他們將大本營遷到福州,詐騙手法完全翻版臺灣。

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湖南等區域,之後電信詐騙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擴散蔓延。

2009年開始,國家大力打擊電詐。

迫使詐騙團伙遠走境外,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建立新的詐騙基地。

詐騙團伙逐漸呈現出高度組織化、上下游產業鏈條化、多種詐騙手段融合化的特徵。

利用國家間的法律、資訊壁壘逃避打擊,開展網賭電詐違法活動。

並不斷創新升級詐騙手段。

出現了虛擬貨幣、戀愛殺豬盤、網路博彩等新型詐騙方式。

包括後面出現的AI換臉等。

都是這種形式。

現在,拐賣華夏人到緬甸,已經成為了這些產業鏈的一個重要一環。

包括去東南亞旅遊,然後全家被拐。

由於利益鏈非常多。

很多人還會在網際網路上瘋狂洗地。

基本上,只要看到評論區有誰在洗地。

說明他也是產業鏈中的一員。

淞滬。

別墅區。

晚上八點。

周雲欣還是很不情願的踏入了家裡。

來之前,他已經和父母打過電話。

在門口矗立了一會。

心中打了幾次和父親對話的腹稿後。

他伸出右手,輕輕的碰了下大門旁邊的門鈴。

“叮咚,叮咚……”

門開啟了。

“劉姨,晚上好。”

“哎呀,小欣,你終於回來啦,快進來,最近都瘦了。”

開門的人年紀約莫四五十歲。

是劉家的保姆阿姨。

兩人一前一後進屋。

劉姨關上門。

房子客廳非常大。

她父親已經坐在客廳會客室茶座上。

茶座有五個位置,已經坐了三人。

她父親的身邊是她的後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