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你來。”

有人把伴奏播放了《想把我唱給你聽》,音樂從低音炮裡出來。

孟萌先起開頭。

“想把我唱給你聽

……

……”

到了中間部分,林宇也拿起話筒接上,然後又是孟萌。

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兩人都說自己不是專業的,可唱出來誰輸給專業?反正普通人分辨不出來,都覺得好聽就是。

歌曲唱完,大家高聲叫好。

“謝謝,謝謝大家的掌聲。”

林宇給大家道謝,繼續道:“有人說不我們那雲是文化沙漠,說我們山歌很土不好聽,是廉價的,是不能用來賺錢的玩意。”

“音樂千千萬,沒有誰高誰低的說法,既然我們山歌能流傳下來,那肯定有道理。”

“以後我們會來很多客人,唱歌也是我們少不了的節目。這樣吧!我給大家唱一首我們天湖景區保留歌曲吧!也就是山歌新唱,大家評判一下。”

在眾人鼓掌歡呼中,林宇讓莫道拿來吉他,開始自彈自唱。

“多謝了,

多謝四方眾鄉親

我今沒有好茶飯吶

只有山歌敬親人

呀敬親人”

村民們瞪大眼睛,這歌曲怎麼那麼熟悉,好像在哪裡聽過,可又好像想不起來,只能撓撓頭。

可有些村民已經露出驚喜,這不就是他們的山歌調子嗎?

沒有想到林書記居然配上了普通話,還那麼好聽。

本地歌不能推廣,一方面經濟不夠強,所以顯得文化也弱勢,一方面和普通話相差太遠,完全是兩種語言,文字記載都困難,更多隻能口口相傳。

“山歌好

好似熱茶暖透心

世上千般咱無份

只有山歌屬窮人

呀屬窮人”

林宇聲音溫柔,清晰,表達非常到位,讓人嘆息他們這些窮人的無奈。

然而,接下來,他好像又換了另一個角色視角看待山歌,朝氣蓬勃。

“莫講窮

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趕烏雲走

下地能催五穀生

好歌聲

三姐開口賽洪鐘

歌聲還比鋼刀利

難怪四方都聞名”

林宇彈著吉他,搖頭晃腦,富有律動感,非常歡喜。

“取笑多

畫眉取笑小陽雀

我是嫩鳥才學唱

絨毛鴨子初下河

只有山歌敬親人,

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

林宇剛剛唱完,四周雷聲響動,這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簡單歌調,只在語氣上有所區別,村民們哪裡還不知道是什麼歌調。

這首歌太適合他們了,歌詞表達出的那種豁達,不因為貧窮而自哀自怨,更不會失去生活的動力,靠自己雙手換取五穀豐登,遇到了不平事,一樣去勇敢戰鬥。

同樣的,也會保持著謙和,要像初學者一樣,不能盲目自大,沾沾自喜,須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短短的一首歌,把正確看待事物,做人做事講透了,說是保留節目絕對不是說說而已。

哪怕沒有遊客,一樣唱給自己的孩子聽。

還有比這更好的育兒歌嗎?

而且,經過林書記那麼一唱,肯定有人舉一反三,自行填詞,這就直接打通了普通話這個龐大的流量池,把兩個文化連結在一起。

“好聽嗎?”林宇笑著問道。

“好聽!”眾人歡呼回答。

“想不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