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隆,原名阿爾尼斯·凱隆菲爾斯,是慟哭者的無畏。

這位無畏是慟哭者派到死亡守望打工的戰士,在慟哭者被蟲巢艦隊吞噬之後,他認為自己已經無家可歸,於是就留在了死亡守望。

要命的是,他當時和死亡守望簽署的合約是永久的。

經歷了漫長的打工生涯,直到阿巴頓第十三次遠征結束,基利曼向慟哭者支援的原鑄戰士的時候,他依舊堅強的活著。

當時,得知母團還存在的他,他嘗試和審判官交流,解除自己的契約,很顯然,沒有審判官會同意這個請求。

然而,命運也和凱隆開了個玩笑,慟哭者是挺過了艱險的百年贖罪遠征,但迷航在了亞空間。

就這樣,這位滿心失望的老無畏又在石棺中過去了六百載。

他傾盡全力維持自己的神智,不被黑怒所吞噬,因為如果他逝去,慟哭者就真的滅亡了。

他還未為自己的戰團報仇,他要殺光所有泰倫蟲族。

當阿巴頓的第十四次遠征結束,亞空間裂隙消退之時,身在風暴星域的他得知了一個重要訊息。

慟哭者回來了!出現在了朦朧星域!

這個訊息在帝國積壓的大片情報中整理了二十年,傳送到了死亡守望,凱隆所在分部(這還是阿斯塔特優先的情況。)

凱隆當場背起了行囊——這些年在死亡守望服役時斬下的敵人頭顱都掛在了自己身上。

自己作為慟哭者在死亡守望唯一的戰士,他想要聯絡上戰團,至少告訴戰團,他還活著。

凱隆覺得至少自己能為日後來到死亡守望的慟哭者戰士引路。

於是兜兜轉轉,來到了朦朧星域的死亡守望小隊。

這支小隊中剛好有我們赤色洪流“捐助”給他們的三十位戰士。

這一輪服役期差不多了,五十位戰士中有二十九位存活,正準備回去。這些戰士一看,慟哭者的無畏?四捨五入不就是我們的無畏嗎?

趕緊迎回去。

這些戰士發動了我赤色洪流的優秀傳統,找到審判官,上來就是:四十位戰士,換下凱隆無畏。

審判官人都懵了,慟哭者的無畏,關你赤色洪流什麼事情?

我團發揮了第二項重要傳統,忽悠帝國。

慟哭者啊,跟我們關係很好的,曾經數次救我們於水火之中,還給(資訊已加密)這些好處,我們欠他們大人情啊,這不,四十位原鑄戰士,服役一百年,換取凱隆無畏。

你想想啊,凱隆無畏脾氣多臭啊,你問問之前他呆的死亡守望小隊,對他的評價哪個不是暴躁易怒容易壞事?換我們四十個哎,什麼話,你家能找出四十個臭脾氣的原鑄戰士?肯定是一等一的忠誠。

啥圖謀不軌?我告訴你,從死亡守望回去的戰士,各個連隊搶著要啊,都是精銳人才,在哪都是為了帝皇而戰,在死亡守望不也一樣嗎?

對對對,甚至可以簽署輪換協議,我們的戰士一輪一輪地來。

審判官心有疑慮,這是要派部隊常駐這裡,換取凱隆無畏?我得查查,這個戰團什麼情況。

但看了一眼赤色洪流的戰士,他們被打散到死亡守望的各個小隊,任務完成率相當高,主要是有他們在的地方,小隊好像能變得更團結一點。

於是,這位審判官與赤色洪流的高階領導人(假)對接了一下,確認了一件事。

他們不是想換取凱隆無畏,這就是個幌子。

因為和對面高階領導人會晤的時候,他們表示,為死亡守望提供戰士,非常樂意,但是死亡守望要自己準備動力甲,有多少甲,他們就敢提供多少人。

審判官覺得,赤色洪流戰士就是單純的窮,養不起更多的戰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