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前提是自己的超精機械臂足夠多。

“洛書,設定命令,批次生產超精機械壁十臺。”

“好,按現有的方法,十臺需要一天時間。”

陸淵一怔。

果然,自己研究了快一週。

成功後,批次生產就快了。

“推演精尖柔性複合材料3d印表機的製作耗時。”

“預計十臺超精機械臂的輔助,三天可以完成,但柔性複合材料,需要你提供。”

是的。

3d印表機的關鍵是材料。

“原子堆疊機呢?”

“現有技術,原子堆疊機很難,保守估計,需要一年。”

“一年?這麼久?”

“是的。”

“對了,陸淵先生,最近堆疊顯示卡過多,九州大廈的電力有些緊張,建議先進行生產能源相關方向研究。”

“對,能源。有什麼推薦的嗎?”

“太陽能、風能、海洋能暫時不適用於現在的條件。”

“陸淵先生,我建議你使用核能。”

“手搓原子彈?”

“收到指令,超精機械臂開始為手搓原子彈準備。”

“等等等等。”

陸淵一怔。

還真開始手搓原子彈?

“陸淵先生,我開個玩笑,活躍下氣氛。”

洛書響起少女俏皮的聲音。

“好了,分析小型化冷核聚變反應的可行性。”

冷核聚變是什麼?

太陽叫熱核聚變。

而一個著名漫畫中的人物,胸口那個發光的能量源——方舟反應爐,就是冷核聚變。

這種室溫或常溫下就可以產生的核聚變,叫冷核聚變反應。

真的有嗎?

是的,即使是常溫下,這個世界也一直在發生冷核聚變反應。

只不過機率非常之小。

小到基本等於0。

但量子力學,一切皆有可能。

“好的,透過鈀元素作催化劑,透過引發和控制氫同位素的核聚變反應,將質量轉化為能量。”

“計算中。”

“無法實現,目前科技,原子強力做為短程力,無法加持於長程電磁約束力。”

“只能使用極高溫高壓反應爐。”

“而且微型化部分功能需要量子力學和奈米技術支援。”

“另外需要高效的能量儲存和傳輸系統,目前也不可行。”

“最重要的是,目前材料科學暫時不具備實現性。”

“我不是說鋼鐵俠那種那麼小的。”

“好的,分析可行性中……”

“至少需要一百平米的空間,才可進行可行性研究。”

“行。”

陸淵想了想,突然說道:

“不對,不行。”

“如果失控會怎樣?”

“整個淞滬浦東地區從地球上消失。”

“靠……”

“按我的思路,考慮下冷核聚變反應。”

洛書的知識範圍畢竟沒有陸淵多。

所以是按正常世界的科學來處理。

也就是使用謬粒子替換氫原子的電子,這使得常溫下,謬粒子距離夠短。

也就使得短程強力可以作用於電子之間。

增加室溫下聚變發生的機率。

但同樣的。

這個方案由於輸入能量大於輸出能量,而被洛書放棄。

我用一百元人民幣,換人家手上五十元人民幣。

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