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具體金額,季友田也諱莫如深,除了兩家人外,其他人都不得而知。

鬧出這樣的事,檢查組換了人,但是超坡地種的莊稼,還是被砍了精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並不會因為個人意志有所停留。

陳秀麗那天沒有和趙燕一起出去,等她知道事情始末,都過去了好幾天。待牛二出院,她給牛家人送去了100塊錢,算是表表心意。

陳大發也有一塊平板,種上了豆子。可能是因為在隱蔽的地方,也有可能是記錄出了問題,檢查組沒有發現這塊地,王萍高興極了。

陳秀麗好心提醒她,“別人不問,你就不說,問了就說不知道,明年千萬別種了。”

王萍仍然心存僥倖,“那塊地很偏,檢查組今年沒查出來,明年種了他們也不知道,後年興許都不來查了,不種白不種。”

和村裡人大多人對退耕還林持反對意見不同,陳秀麗非常擁護這項政策,不過在村裡人面前,她從未表達過自己的想法。短期來看,農民的利益的確會因為少收糧食而受損,但長遠看,退耕還林保護了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不僅僅會降低地質災害的風險,對於原來的土地也是一種保護。不說別的,山裡的藥材一年比一年少,和村民過度開墾荒地不無關係,而且土地一旦沙化,就再也種不出糧食。

“明年你也別種了,村裡讓種樹,你就把樹種上,今年既然得了便宜,見好就收吧,否則,就算檢查組不查,村裡其他人看見了心裡也不平衡,沒準也會去舉報。”

陳秀麗的話,王萍雖然覺得有道理,但還是心有不甘。最近兩年糧食價格漸長,多一塊地,能多增加不少收入。

王萍的這點小心思,並沒有瞞過剛放暑假回家的陳立業,在這件事上,姐弟倆站到了同一條戰線上。

這是陳立業最後一個暑假,明年這個時候他就該畢業了,他的大學專業是能源與動力工程。

記得剛下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陳立業看著陌生的專業名字,腦中有一瞬間的空白,他根本不記得自己曾經報過這樣一個專業。

大多數農村家庭出身的孩子,父母和親戚在報志願的時候根本幫不上忙,陳立業的志願是在高中班主任指導下完成的,他自己也糊里糊塗,只記得老師說幫他選的都是比較好就業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