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數語,陳秀麗明白了陳曉明的難處,同時也知道自己先前想種藥材的想法是多麼天真。

人不能既要又要,現階段憑著她自己不可能既種好藥材,又支撐著收藥材的營生,一邊是相對陌生需要至少投入三五年精力的藥材園,一邊是已經做熟了比較穩定的藥材收購,陳秀麗果斷選擇了後者。

陳秀麗向陳曉明表示,今年的藥材她可以收購一部分,不過價格按照行市走,可能不會太高。

陳曉明高興地連連點頭,他不會傻到把藥材全賣出去,不過是為了維持現狀,苟活苟活,沒辦法,苟著苟著,興許就苟出了一番天地。

“我來時看到了棚裡的山野菜,他們銷路好嗎?”陳秀麗好奇。

“好哇,都是送禮的,打好包裝,裡面就裝2斤多點,賣66,比排骨貴多了。”陳曉明有些羨慕。

陳秀麗費解,“那光靠送禮也賣不出量吧?我剛路過的棚子少說也要七八十個,真的靠禮品都能賣出去?”

“可能也不光是送禮吧,過年走親戚,喜歡嚐鮮的,買上幾斤的也不在少數,我今年上老丈人家就買了5斤刺龍芽,比送別的好看。”

陳曉明沒細想過種植山野菜的銷量問題,他一心撲在藥園上,“那些棚子有一半是今年新建的,掙錢的事誰都眼紅,我這是藥園沒法脫手,要不我都想搞兩個。”

陳秀麗不太認同,她擔心這些棚子裡的山野菜今年銷路要出問題,山野菜好吃,營養價值高,可惜普及度不夠,只有在產地大家才知道,她曾經去申南市問過,大多數人連聽都沒聽過。

普及度低的產品,銷量很難起來,現在桓清縣的農民一窩蜂地種植山野菜,前景可想而知。

陳秀麗在桓清縣一共呆了三天,臨走時,陳曉明交給陳秀麗3000塊錢,託她在當地買林蛙油,陳曉明有個妹妹,身體不好,想試試用林蛙油補身體。

新圖縣的林蛙遠近馳名,村裡趙大力就養得風生水起,林蛙油是學名,陳秀麗他們簡單粗暴地叫蛤蟆油。

陳秀麗問,“桓清沒有林蛙?”

“有是有,”陳曉明解釋,“不過沒有新圖的好,我妹妹家條件好,可惜是個病秧子,最近聽說這林蛙油燉著吃大補,特意讓我找人買。”

蛤蟆油的好處陳秀麗從小聽到大,不僅能補身體,還可以養顏,以前宮裡的娘娘都吃燉蛤蟆油,不過名字叫得更文雅,叫雪蛤。

陳秀麗回到黃泥崗,記得陳曉明的囑咐,去找趙大力。

趙大力沒在家,他媳婦聽說陳秀麗要買蛤蟆油,一路親親熱熱把她領到屋裡。

“蛤蟆油可是好東西,我家一年也弄不了幾斤,還得是你,條件好,能吃得起,不過不湊巧,剛出正月,就賣沒了。”

陳秀麗環顧四周,趙大力這兩年養蛤蟆的確沒少掙,家裡的家電都換成全新的,他媳婦脖子上戴的金項鍊是當下時興的坦克鏈,少說也有20克。“嫂子,家裡一點存貨都沒有嗎?你幫幫我吧,我這也是替別人買的,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大力媳婦聽不得陳秀麗拽文,心道都是初中畢業,怎麼就顯得你有文化,面上卻仍笑著,“真沒有,我也想賣給你,有錢不掙我不成了傻子嘛?主要是這東西太貴,我們不敢多曬,就怕砸手裡,每年都是有死的蛤蟆,再加上一些受傷的,不精神的,順道曬一些。去年總共曬了3斤,被鎮上賣菜的老賈家買了一斤,賣建材的老何家買了一斤,剩一斤,讓大力送禮了。”

趙大力家沒有,陳秀麗想著鎮上還有一家養林蛙的,剛好後天趕集,到時候再去問問。

傍晚,吃過晚飯,趙大力主動上門,說還有蛤蟆油,問陳秀麗要多少。

陳秀麗納悶,“你媳婦說沒有了,一共三斤,老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