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女兒回來了,三嬸一反剛才淡漠的態度,一邊讓保姆端上早已經燉好的燕窩,一邊親親熱熱地迎上來。連帶著陳秀麗和林玉琴也跟著沾光,吃了一碗。

得益於日益蓬勃發展的電視節目,陳秀麗知道燕窩是有錢人的標配,她記得剛看過的古裝劇裡,燕窩是一兩銀子一兩,現在的價格,她不知道,不過這種東西從古至今都不可能便宜。

林玉琴捧著碗,一臉感嘆,“這可是好東西,怪不得三嬸看著和我姐姐似的,兩個妹妹更是一個比一個漂亮,感情這燕窩真不白吃。”

三嬸平生最喜歡聽兩句話,一是誇她年輕,二是說她的女兒漂亮,林玉琴的話正中靶心。

“你這孩子,還跟我哭窮,一會走的時候一人拿上一盒。我家別的不多,燕窩管夠。”

這話三嬸倒不是吹牛,三叔常年和東南亞做生意,光是燕窩一項的收益,就夠陳秀麗和林玉琴幹十年的。

林玉琴毫不客氣,拿與不拿,都不會影響和三叔的合作,也不會提升三嬸的好感度,當然是能佔便宜就佔點便宜。

回到酒店,陳秀麗開啟禮盒,十二片燕盞呈圓形整齊地碼在柔軟的絲綢上,每一片燕盞上有一層塑膠薄膜,陳秀麗輕輕摸上去,能感受到燕窩的紋理。

“都給你吃吧,我不會做,別浪費了好東西。”陳秀麗合上蓋子,遞給林玉琴。

“別呀,這玩意和蛤蟆油做法差不多,泡發好了慢慢燉唄,對面板好。“

林玉琴故作輕佻地摸了一把陳秀麗的臉,”廣州的水土挺好,來了沒幾天,你都白白嫩嫩的了,再配上點燕窩,回去迷死他們。“

“這東西除非像你三嬸那樣天天吃,要不也不起什麼作用吧?”

林玉琴替她把禮盒裝進皮箱,“管他呢,吃了就比不吃強。”

陳秀麗坐在床上整理回家的物品,思緒飛到今天在三叔家的三個女人身上,不得不承認,有錢女人太敢往自己身上花錢了,不論是吃的還是用的,黃泥崗的農村婦女和她們比起來,就是天壤之別。

投胎這件事還真是沒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