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廠上下都急得不行,卻又沒什麼辦法。工人們紛紛抬頭問天,你咋這麼不成全人?

不單是陳秀麗他們著急,農民也急了,一個多月不下雨,地幹得不行,正在上層的苞米,葉子一天比一天黃,到了這個節骨眼,往回收,成熟度還不夠,不收,苞米秧眼看著要死了。

到了9月下旬,氣象部門,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天氣,放了數十枚降雨彈。很快雨點稀稀疏疏落了下來,又過了半個小時,雨點逐漸大了起來,以中雨之勢下了幾個小時。

幾乎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第二天,有空兒的村民挎著柳條筐進山採蘑菇,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就算是最有經驗,平日裡採蘑菇最厲害的高手,也在這一年遭遇了滑鐵盧。

手再高,也架不住山上沒蘑菇。

太平鎮一直是新圖縣的蘑菇大鎮,這邊的情況不好,沒被旱到的其他鎮子情況也沒有好太多。

村民們用最樸素的語言總結了一句話,今年老天爺不收蘑菇。

陳秀麗動用了能動的所有力量,堪堪只收上來去年的60%。

她和紅姑打電話,“別說兩頭談了,今年一家都不夠。”

有道是物以稀為貴,得到蘑菇減產的訊息,兩邊都加了價。陳秀麗,金美淑,還有紅姑開了一個碰頭會,因為歐盟的訂單比較單一,只有大腿蘑,所以把四分之三的大腿蘑都給他們,剩下的四分之一留給巖井,而巖井還收其他品類的野生蘑菇,雖然大腿蘑數量低得慘不忍睹,但有其他品類充數,看著也還過得去。

這輪生產過去,陳秀麗專門給農大的教授去了電話,詢問人工養殖野生菌的情況,得到的答覆讓陳秀麗很失望,到目前為止,長白山地區生長的野生菌還無法實現人工養殖,只能靠天吃飯。

陳秀麗卻不想讓加工廠只靠著一條腿吃飯,山野菜種植勢頭很好,現在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野生面積,野生菌既然不能實現人工種植,那麼能不能出口已經實現人工種植的菌類呢?比如香菇,木耳。

木耳的事,金美淑的丈夫譚寶林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