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你們改進後的飛機?” 4月下旬的一天,研究所一群人來到了研究所前的停機坪前。 研究所是有一條跑道的,不過跟鳳凰山機場那樣的跑道卻是差了些,只是鋪平的一條土質跑道,然後給夯實了一下,起飛一兩架飛機沒問題。 要是研究所擴大,這個跑道也可以擴寬,成為了一個正式的機場都不是不可能。 之所以這天眾人都聚集在這裡,是因為器材組的人根據李航提供的思路,解決了層板的問題。 層板就是要將其刨切成適當厚薄的薄木片,並透過適當的壓力及及膠質將薄木片以三層、五層或更多層而壓合起來。每一層薄片的木紋方向須與相鄰一層的木紋方向成90度角,使其縱、橫兩個方向的強度及收縮率相互接近。 因為伊15和伊16的損毀這些也需要層板修理,中央大學就在研究層板的事。 所以王竹又去中央大學把於仲奎教授給要了過來,專門負責研究層板。 木材依然用的樺木,這是最省事的,因為在四川和西康等地有著大量的樺木。 暫時用的還好,至於後面要是大規模需要怎麼把樺木從山上給運下來,那是後面的事了。 刨木機這些李航有,他之前專門去買過,如今都給了研究所。 膠水也有,李航也買的有。 就剩下壓力機的問題。 誰讓南昌飛機制造廠就有一臺從義大利買回來的百噸壓力機。 有人、有技術、有原材料,於是二十天不到的時間,器材組這邊就解決了樺木和泡桐木層板的問題。 然後經過加班加點的改裝,李航開來的那架木頭飛機就換了個樣子。 外形和結構沒變,但是材質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所以一架真正的教練機就這麼出現了。 當然有李航打下的基礎,又有航空研究所眾人的努力,所以很快。 “這飛機好醜!”有人看著眼前沒有刷塗料的飛機,在那裡低聲吐槽。 “那是沒有烤漆和刷塗料,搞定之後就跟空軍用的伊15和伊16一樣了。” “朱組長,你確定這飛機的結構沒問題?層板的質量如何?”王竹來到飛機面前,敲了敲木質外殼,然後還爬到飛機上檢查了一下,這才下來詢問器材組組長朱林的看法。 “沒問題。層板是用壓力機壓制而成,我們試過,效果很不錯。不過更深層次的試驗沒有進行,不過只是試驗飛行沒問題。 沒道理之前李副組長都能開到成都來,經我們的手改裝後就飛不起來。”朱林拍著胸脯保證。 “李航,敢飛嗎?”王竹聽聞便轉身看向李航。 “自然沒問題。”李航當即開口保證。 主要是一群人就他會開飛機,試飛的任務也只能他來完成。 很快,李航就登上飛機,然後開始起飛。 隨著飛機的再次騰空,眾人都忍不住鼓掌,李航甚至還試了試以較快速度爬升和俯衝。 只不過俯衝不敢太快的速度,以免飛機失控。 飛行過程就只有幾分鐘,但意義卻是非凡。 而且因為不少地方用的是泡桐木,所以飛機的重量減輕了不少,也讓飛機的靈活性有一定的提升。 李航開過之前的飛機,如今再開,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了變化。 “看來,我們需要成立兩個小組了。” 當李航下來,王竹看著這架改進後的飛機,雙眼精光閃過。 “所長,我們現在沒那麼多人。”有人提出了疑問。 整個研究所也都是初創,飛機組的人也很少。 這段時間都忙著設計新式戰機,哪有空分出一部分人來管這個教練機? “去中央大學和西南聯大要人去,相信會有不少人願意來。工人這些可以去其它幾個飛機廠要人,我記得韶關的飛機制造廠現在是在仿製伊15吧。 讓他們別仿製了。 伊15一個雙翼機,仿製那個有什麼意義。我去找黃副主任,讓他去韶關飛機廠要人。”王竹自然有辦法。 老黃就是廣東空軍出來的,代表著航空委員會里面的廣東幫,跟韶關飛機廠也有著比較緊密的關係。 其他人去要人,不一定能行,但他肯定沒問題。 至於韶關飛機廠仿製的伊15也是個混血兒,中美蘇三國混血。 蘇聯不願意提供伊15的生產圖紙,所以韶關飛機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