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你這麼分析還是挺有道理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都是些小作坊,這個晨笑當時的規模也不大。”
“可是它的網站上卻寫著年產15億支牙刷。”
“搞宣傳嘛!誇張一點兒很正常,咱們廠以前還宣傳擁有員工500多人呢!”牛大慶嘿嘿一笑。
“嗯……我是想透過它的產能來倒推一下它用的是什麼裝置。”高天齊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牛大慶琢磨了一會兒,道:“如果它宣傳自己年產15億支牙刷的話,減掉一些水分,頂多也就能產12億,你按照常規產能10億支算應該差不多。”
高天齊調出電腦裡的計算器,一邊按動著數字一邊喃喃道:
“我先按照咱們生產線的產能計算一下,一小時是3600秒,咱們的生產線兩秒鐘出一支牙刷,那麼一小時就是1800支,乘以24小時,一天的話能出支,再乘以365天,一年的產量就是支。”
“多少?一千五百七十六萬八千支?”牛大慶沒想到能有這麼多的產量,重複了一遍聽到的數字。
“對!1576.8萬支!”高天齊看著計算出來的結果,確認道。
“我滴個乖乖!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咱們的生產線一年能生產一千五百多萬支牙刷呀!”牛大慶從床沿兒站了起來。
“是的。如果按照這個產能算,一年不停機的話,生產15億支牙刷需要10條生產線,”高天齊一邊思考一邊琢磨。
“一年不停機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不出故障,也得停機檢修。”牛大慶抬了一個槓。
高天齊沒有理會,繼續按照自己的思路,說道:
“如果算上停車檢修和突發故障因素,十條線年產10億支牙刷是合情合理的。”
想到這裡,他停了停,轉頭看著牛大慶,推斷道:
“牛叔,晨笑公司用的肯定是進口生產線,並且還不止一條,很有可能在十條左右。”
牛大慶這才弄明白高天齊的意圖,他點了點頭:
“照你這麼分析還是挺有道理的。”
高天齊喃喃道:“擁有十條進口生產線說明晨笑公司的規模已經很大了,他們的裝置估計也處於飽和狀態了,咱們的裝置不一定有機會。”
說到這裡,他的眼神黯淡了很多。
如果晨笑公司已有十條生產線,短期內再購買新線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不過,他很快調整了情緒,對牛大慶說
:“咱都到門口了,管他有棗沒棗,先打一杆子再說。”
牛大慶看出高天齊略有失意,大大咧咧寬慰道:
“跑業務就是這樣,哪有跑一家成一家的好事兒,跑十家成一家就很不錯了,當年我和你爸在這裡待了一個多月,才賣出去了5臺裝置。咱們剛來,彆著急,這麼好的裝置肯定能遇到識貨的。”
吃完早飯,兩人按照約定好的時間,步行來到了不遠處的楊州晨笑口腔用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