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保命符(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表面上看,這場科考舞弊案似乎並無特別之處,甚至劉三吾等人是否真的存在包庇行為還需要進一步證實。然而,正是由於特定的時間背景和環境因素,使得整個事件變得撲朔迷離。
考官劉三吾來自湖南茶陵,而此次考中的前三名並非來自同一地區。因此,如果說劉三吾因偏袒同鄉而作弊,實在難以令人信服。面對這種情況,朱元璋再次下令重新審查考卷,並明確表示希望增加錄取一些北方學子。
負責主審的張信在重審後,將北方學子的考卷呈現給朱元璋,但這些考卷的質量卻不盡如人意,不僅文采欠佳,還包含許多觸犯忌諱的詞句。此時,坊間傳聞四起,稱劉三吾等人故意讓張信呈上原本就存在問題的考卷,以激怒朱元璋。這些傳言傳入宮中,最終引發了朱元璋的憤怒。
然而,所有這些都只是街頭巷尾的傳言和猜測,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劉三吾等人偏袒南方考生。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憤怒,正是因為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和敏感性。自從後晉皇帝石敬瑭失去了燕雲十六州以來,歷經兩宋、蒙元,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一直處於長期分裂的狀態。這種分裂不僅體現在政治和地理上,更深刻地反映在了文化和教育領域。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並派遣徐達收復了北方失地,時間也僅僅過去了不到三十年。儘管過去五次科舉考試中北方學子人數較少,但他們仍然積極參與,儘管中榜的比例是每四個南方學子中榜只有一個北方學子中榜,但至少還有北方學子中榜。然而,這次科舉竟然出現了一個北方學子都沒有中榜的情況,這究竟是因為北方學子真的才學不足,還是有人故意為之,試圖讓朝廷由南方人主導,從而再次破壞好不容易實現的統一局面呢,朱元璋對此深感憂慮。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深知如果不採取措施,北方地區可能會陷入動盪不安。於是,他果斷下令重新審查考卷,並增加錄取北方學子的名額。他明白,如果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會嚴重影響到明朝的統治和社會穩定。
然而,張信等主考官卻沒有理解朱元璋的意圖。他們堅持認為,即使經過重新審查,北方學子的答卷質量依然無法令人滿意,因此他們拒絕增加北方考生的錄取人數。張信等人的固執態度讓朱元璋非常生氣,他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這才導致朱元璋終於忍不住發火,決定嚴懲主考官以及春榜及第的那幾位南方學子,以此平息北方學子的不滿情緒。同時,他也希望藉此機會向南方士族發出一個明確的訊號:不要試圖透過結黨營私來控制朝政,否則後果自負。
朱元璋的舉動不僅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更是為了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他深知,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南北矛盾,明朝的統治將面臨巨大的威脅。因此,他不得不採取嚴厲的手段來確保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朱楩此刻身處遙遠的思明府,對於朝廷正在發生的這場重大案件,他心知肚明。然而,他卻選擇了置身事外,並不願參與其中。確切的說,他不願意去改變這場對後世考試製度產生深遠影響的案件。因為自這場案件之後,分地取士才真正開始形成。這一舉措,無疑給了那些地處偏遠、教育資源匱乏的學子們一個難得的出頭機會,讓他們有了實現夢想的可能。
而考官劉三吾與白信蹈等人到底有沒有包庇同鄉,及第的那些南方學子到底有沒有舞弊,朱楩對此表示懷疑,他更願意相信這一切都是巧合。然而,這些人確實很冤枉,因為他們成為了朱元璋穩固南北統一大局觀的犧牲品。因此,朱楩一直沒有發出戰報,儘管每次戰局有重大突破時他都可以傳送,但他還是選擇將其壓到現在才發出。實際上,這份戰報對於那些被冤枉的人們來說,就像是一張保命符。朱楩認為自己已經盡力了,至於朱元璋最終是否會處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