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購清單。”楊銳轉向李經理。
楊銳希望幾年以後,能夠參與到人體基因組計劃當中去,如此一來,他就必須拿出有分量的論文。
不過,有分量的論文往往也伴隨著無數的爭鋒,有關科學明的優先權的爭論,在科技史上不絕於耳,比如牛頓…萊布尼茲公式,就代表著一樁掰扯不清的公案。
楊銳全資擁有華銳公司的實驗室,而他的目標,也是全資擁有該實驗室出產的專利。
如果是普通的專利,楊銳倒不會如此上心,但當他將目標放在pcr的時候,卻覺得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pcr全稱是“聚合酶鏈反應”,它的作用,是將微量的dna大幅增加,無論是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化石dna,還是罪案現場的微量證據,只要有一丁點的dna,就可以透過pcr技術加以放大。
所以,不像是很多人誤以為的dna技術能夠檢測很微量的證據,事實是,dna技術能夠複製微量證據,從而檢測。
有趣的是,這並不是一項困難的技術,儘管不能說是簡單,但是和pcr技術最終獲得的讚譽相比,它的價效比實在是太高了。
因為在1993年,pcr技術的明人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兩年左右的研究,8年左右的等待,繼而得到諾貝爾獎。這樣的故事在19世紀很常見,在2o世紀前半葉也不稀罕,但在2o世紀末,卻至此一例。
而pcr技術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關鍵,在於它的應用太過於廣泛,引用和表的文章太多……
因此,楊銳的腦海中,也存著不知多少的相關論文和書籍。
楊銳只需要一座好的實驗室,一些材料和資源,外加一段不長的時間,就能夠完美的複製這項成果。
望著眼前的空地,他幾乎能夠看到一條金光大道,通往斯德哥爾摩。
……
第276章 不夠低調
楊銳沒有立刻展開pcr的研究,儘管只需要一個好創意,一個好實驗室以及兩三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就可能完成這項實驗,但是,一鳴驚人的背後,可能有更多的麻煩和工作。
一鳴驚人就像在鬧市中挖出一筐子黃金,需要不錯的運氣和極佳的技巧才能將之搬運回家,最早做這件事的同志是位君主,有實力開開心心的給大家演了一場蕩氣迴腸的劇目。
pcr在原本的歷史上,其實也有一鳴驚人的成分,明人穆里斯72年從學校畢業就沒有正經的做過學術,直到79年進入西特斯公司也不受同事待見,做的是實驗室生產的工作。pcr的篇論文投給了《自然》未能表,投給了《科學》也未能表,最終是表在了《酶學方法》上,就影響力來說,後者與頂級期刊是天壤之別。
即使是這名可以說是普通的研究員,他也有一個伯克利分校的phd——雖然phd可以翻譯成博士,但不是所有博士都叫phd——他的畢業論文登在了《自然》雜誌上,那還是72年的事,放在中國,妥妥的學術大牛的起步,而在美國,這樣的簡歷其實也很有幫助,至少讓換了三四份工作的穆里斯很是隨心所欲。
相比之下,還是大一新生的楊銳,連有基礎都稱不上。
而要在科研方面打下基礎,更多更好的論文永遠是不會錯的。
楊銳讀研的年代,國內大學的學術氣氛已經很濃厚了,正經學霸都要在校期間努力“積累paper(論文)”。
那個年代,一名優秀的學霸,在大一入學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考慮閱讀論文了,有些從小愛科學的孩子,可能在讀大學以前,就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研究方向,和重生了一次的楊銳的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