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重新入伍恢復建制卻遭到國民黨當局的無情拒絕。
只得隱姓埋名,解甲歸田。
在抗戰勝利後,各地倖存的孤軍紛紛來滬。
在謝晉元團長遺孀凌維誠的關心下,孤軍們在當時的大達碼頭從事搬運工作,以勞力維持生活,當年的‘八百壯士’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樊建國道:“最後一位壯士的名字叫楊養正,他的真名叫楊根奎。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這位老兵一直都不敢用自己的真名,直到。。。。。。”
2010年12月4日,那天川省很冷,博物館外飄著小雨。
在正面戰場館二樓的淞滬會戰展廳裡,講解員正在為遊客講解著:“1937年10月27日,國民黨第88師54團團長謝晉元,奉命堅守閘北光復路四行倉庫……八百官兵被譽為八百壯士……”
就在解說員說到‘八百官兵被譽為八百壯士’的時候,突然,旁邊的一位老人打斷她的話:“不是八百壯士,只有三百九十七人!”
老人顫顫巍巍,聲音卻特別地洪亮。
眾人望向這位老人,只聽老人淡淡地說道:“我當時就是守四行的。”
接著老人有繪聲繪色地講述著當時與日軍肉搏的細節:“我抓起一把手槍,腰桿上別四顆手榴彈,帶了四十多個人衝了出去。有個鬼子兵端著刺刀長槍朝我刺來,我頭一偏,刺刀在左額頭上挑開一道血口子,我甩槍把他給撂翻……”
老人操著一口濃重的四川口音,讓七十三年前那場戰鬥重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老人自稱楊根奎,九十歲,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老兵。
聞訊趕來的樊建國為了證實老人的身份,故意將謝晉元遇刺的地點說成在操場上,老人馬上糾正:“不是在操場上!不是在操場上!當時還沒有出早操!”
楊根奎繼續道:“1941年4月24日晨5時,團長按例率官兵早操,當時有上等兵郝鼎誠、龍耀亮、張文清、張國順等四人遲到,謝團長即詢問他們遲到的原因。”
“誰成想他們早就已經被汪偽收買當了漢奸,突然取出預先帶進營內的匕首及鐵鎬等兇器,蜂擁而上,猛刺團長胸部及左太陽穴。”
楊根奎老人憤懣地說道“謝團長多處重傷,流血不止,一個小時後就離世了,年僅三十七歲!當時我們全營的官兵們都痛哭不止。團副上官志標見狀上前捉拿兇手時,也被刺成重傷。四個民族敗類被當場擒獲,移交給了租界當局羈押。後來那四個叛徒都被判處了死刑!!!”
樊建國回憶併為大家講述當時的情形。
在中國壯士1931…1945群雕廣場,楊根奎找到團長謝晉元的雕像,摘下手套,脫帽,立正,敬禮並道:“團長,部下楊根奎,第一營第二連第一排中尉排長。抗戰結束,退入英租界。我給您敬禮了。”
在常凱申的雕像前,楊根奎深深鞠躬之後,肅然立正:“蔣委員長,部下楊根奎給您敬禮了……”
楊根奎又給***、***、朱德的雕像依次敬禮。
隨後,在中國老兵手印廣場,楊根奎老人留下了右手的手印。
楊根奎老人緊緊地握著樊建國的手說道:“我看到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崢嶸歲月》,簡直不敢相信真有紀念正面戰場抗戰的博物館,於是讓侄兒帶我來這裡。”
說著,楊根奎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木盒,推開蓋子,裡面是三枚銅質證章。
分別是【抗戰勝利章(編號6716)】、【中訓團軍真蓉榮譽章軍官證no。191】和【24中隊3909】證章。
0408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
0408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
楊根奎對樊建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