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打倒好萊塢帝國主義(第2/4頁)
章節報錯
是中美混血,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美國人,出生在灣灣,美國長大,在華盛頓大學讀過兩年的電影藝術,大三時轉學到了北電導演系。從九五年開始已經在京城生活了六年。
他這次入圍的短片將在開幕式後第二天上映,還熱情地邀請李唐和程爾一起來捧捧場。
程爾雖說話不多,但看得出來他對這位“中美合資”的師兄還是蠻推崇的。
既然如此,李唐便主動邀請他倆晚上一起吃飯。本來他們今天晚上在離碼頭不遠的一家義大利餐廳訂了張桌子,打算一起聚個餐。
……
翌日上午,小胖早早的起床就開始做頭髮、化妝,準備迎接她晚上她人生中第一次紅毯亮相。
奈安則要去拜訪馬可穆勒等一眾歐洲電影圈內的人士,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維繫關係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如這次她就透過關係幫樓燁拿到法國電視五臺的投資。
這家法國電視五臺是私人投資的電視臺,除了經營正常的電視業務,還兼投資電影。老闆就是大名鼎鼎ac米蘭的老闆貝盧斯科尼。這哥們就在不久前的大選中再次當選了義大利總理。
李唐則和曾佳一起前往麗都島的電影交易市場接著派發宣傳小冊子,程爾待在賓館沒事幹,也一起跟來了。
他們沒有錢在場刊上做廣告,只能透過這種原始的方式來宣傳電影,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能夠儘可能地吸引片商在電影放映期間前來觀摩。
一般來說,能夠入圍的電影總會引來一些片商的關注。其實在電影節期間,電影製作方和片商之間也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
片商一般會根據影片的評分以及電影的質量來挑選,遇到心儀合適的便與製片方展開談判,可能是買斷本國乃至整個地區版權,亦或代理分成的模式。
很多電影都是在獲獎名單出來之前達成協議。因為電影一旦獲獎,不光競爭對手增多,電影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尤其象威尼斯電影節這種歐洲三大之一的獎項是很有分量,觀眾也認可。就好比每次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後,獲獎影片都會獲得重映的機會,有了獎項的加持,票房往往是驚人的。製片方得到的不光是榮譽,更有實打實的利益。
而電影節上的交易,有點開盲盒的意思。片商賭中的電影一旦獲獎,將意味著大賺。同理,作為製片方在獎項還未公佈前一般也不敢冒險,就算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會盡量回收成本,在成本回收的基本上再去搏一把。如果獲獎自然會賣個好價錢,但一旦失敗,不光是價格往下打,甚至還會無人問津。
李唐和程爾目前的想法很簡單,他們也不要分成啥的,就是賣版權,三六九抓現鈔!
上午十點,電影交易市場開門,賣家們已經紛紛入場,多的十幾人,少的三四人,拎著各種稀奇古怪的道具和擺設,亂糟糟的開始佈置。跟昨天冷清的場面相比,今天的展位明顯增多,七七八八看起來快要填滿了。
但正經的片商和買家卻非常少,多的是一些遊客和記者,掛著相機到處閒逛,看看有沒有好八卦。
因為提前預定,李唐他們的展位地段不錯,就在進門不遠處,目光容易集中。展位其實很簡陋,前面一張長臺桌上面擺放著電影宣傳的小冊子,兩側的擋板上貼滿了電影海報,後面吊著的電視機正在播放預告片。
畢竟成本有限,跟隔壁幾家僱傭比基尼的金髮女郎,搔首弄姿地發著傳單,招攬客人,甚至還發冰激凌相比,他們這邊的展位可以說low的一逼。
本來三人坐在展臺上裡,但眼瞅著路過自家展臺駐足的人越來越少,曾佳索性抱起一疊小冊子,跑到展臺外面操著一口蹩腳的英文到處散發,有時還會主動跟人交流幾句。跟大街上發傳單差不多,大部分都是隨手拿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