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1/4頁)
章節報錯
一、七律詩《用周易哲學深度解析〈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
(一)《銅雀臺與周公瑾》
周易哲思蘊妙玄,曹營宴樂勢凌天。
權謀陽動銅臺盛,智計陰行妙計連。
諸葛三氣周郎恨,命運無常世事遷。
陰陽互轉乾坤定,史海鉤沉意萬千。
(二)詮釋:
詩的首聯“周易哲思蘊妙玄,曹營宴樂勢凌天”,點明瞭用周易哲學來解析這一故事的主題,同時描繪了曹操大宴銅雀臺時的威勢。
頷聯“權謀陽動銅臺盛,智計陰行妙計連”,指出曹操的權謀展現出陽剛之態,銅雀臺的盛大正是其權勢的體現;而周瑜的智謀則體現為陰柔的計策接連不斷。
頸聯“諸葛三氣周郎恨,命運無常世事遷”,描述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含恨而終,也體現了命運的無常和世事的變遷。
尾聯“陰陽互轉乾坤定,史海鉤沉意萬千”,總結了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轉化的道理,同時也表達了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一段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意義和感慨。
(三)《三國演義》第 56 回名為“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以下是其相關資訊:
1 梗概:
曹操在鄴郡建成銅雀臺,召集文武百官宴飲慶賀,武官比試弓箭,文官誦朗佳句。此時,孫權派華歆前往許都,意圖挑起曹劉兩家爭端,曹操將計就計,進一步加深了孫劉兩家的恩怨。
劉備、諸葛亮對前來索要荊州的魯肅說須取得益州後才能歸還荊州。周瑜一心想要奪回荊州,想出一條“假途滅虢”之計,即假意幫劉備攻打西川,實則想在路過荊州時趁機奪取,但此計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安排四路大軍等待周瑜部隊到來,周瑜箭瘡復裂,墜於馬下。
2 主題:
這一回主要展現了各方勢力之間的智謀較量與紛爭。曹操在銅雀臺的宴飲展示了他的文治武功和稱霸天下的野心;而孫劉聯盟雖在赤壁之戰後得以鞏固,但荊州的歸屬問題始終是孫劉之間的矛盾焦點,周瑜與諸葛亮的鬥智鬥勇則凸顯了這一點。同時,也反映出在三國鼎立的局勢下,各方勢力相互制衡、爾虞我詐的複雜關係。
3 情節:
銅雀臺宴飲:建安十五年春,曹操在銅雀臺大宴群臣,眾將比試箭術,曹操見眾將驍勇,各贈蜀錦一匹。這一場景既體現了曹操的豪邁與對武將的重視,也展示了曹操集團的強大實力。
孫劉荊州之爭:魯肅受周瑜囑託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諸葛亮以取得益州後歸還為由搪塞。周瑜設計謀取荊州,想出“假途滅虢”之計,卻被諸葛亮識破。
周瑜中計:諸葛亮安排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四路大軍等待周瑜,周瑜到達荊州後不見劉備,卻遭四路大軍圍攻,驚喊一聲,箭瘡復裂,墜馬下。
4 主要人物:
曹操:作為曹魏勢力的領導者,曹操在這一回中透過銅雀臺宴飲展示了自己的權威和實力,他將計就計應對孫權的舉動,也顯示出其老謀深算的一面。
諸葛亮:他是劉備的軍師,智慧超群,輕易識破了周瑜的計謀,巧妙地安排應對之策,再次挫敗了周瑜,鞏固了劉備在荊州的地位。
周瑜:東吳的大都督,一心想要奪回荊州,卻屢次被諸葛亮算計,氣量狹小的他在這一回中又中了諸葛亮的計,箭瘡復發,進一步加劇了他與諸葛亮之間的矛盾。
魯肅:東吳的謀士,受周瑜之託前往劉備處討要荊州,但被諸葛亮和劉備的計謀哄回,他在孫劉之間起到了一定的溝通和協調作用,但在這場爭鬥中處於較為被動的地位。
劉備:蜀漢的領導者,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以仁德為本,廣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