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第1/8頁)
章節報錯
一、七律詩詞對《周易智慧在〈三國演義〉第 93 回中的映照》的解析:
(一)《解析〈三國演義〉第 93 回》
孔明妙計收姜維,王朗驕狂禍自隨。
易理深藏戰局變,智謀彰顯命運追。
剛柔並濟乾坤定,否泰相循運勢移。
君子小人分涇渭,千秋史冊載傳奇。
(二)詮釋:
這首詩以七律的形式,闡述了第 93 回中體現的周易智慧。諸葛亮的智謀與王朗的驕狂形成鮮明對比,易理的變化影響著戰局和人物命運。剛柔相濟、否泰轉化體現其中,君子與小人的分別也在故事中清晰展現,最終成就了這一歷史傳奇在史冊上的永恆。
詩的首聯“孔明妙計收姜維,王朗驕狂禍自隨”,描述了諸葛亮運用智謀成功收降姜維,而王朗的驕狂自大則導致了自身的災禍,這體現了周易中“陰陽相濟”和“亢龍有悔”的智慧。
頷聯“易理深藏戰局變,智謀彰顯命運追”,指出周易的道理隱藏在戰局的變化之中,人物的智謀也在左右著命運的走向,強調了周易哲學對故事情節的影響。
頸聯“剛柔並濟乾坤定,否泰相循運勢移”,進一步闡述了周易中“以柔克剛”和“否極泰來”的思想,說明在局勢中剛柔、否泰的相互轉化。
尾聯“君子小人分涇渭,千秋史冊載傳奇”,明確了君子與小人的區別,突出了故事的傳奇性將被永遠載入史冊。
整首詩透過對《三國演義》第 93 回的解讀,深入剖析了其中蘊含的周易智慧,展現了故事的精彩與深刻內涵。
(三)《三國演義》第 93 回回目: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
經典梗概:
諸葛亮北伐,一路凱歌。到天水郡時,遇到姜維,姜維頗有韜略,調兵遣將讓蜀兵難以推進。諸葛亮用反間計,先分兵三路佯攻三城,讓姜維請命去冀城(其母所在之地);又放夏侯楙(曹國駙馬、魏軍主帥,曾被俘)迴天水,並散佈謠言說姜維投蜀;還扮假姜維趁夜襲天水。姜維兵少不敵,逃至天水城下又被亂箭射回,走投無路時諸葛亮勸降,姜維歸降。夏侯楙敗回,曹真領帥印,王朗為軍師。兩軍對陣,王朗想說服諸葛亮投降,諸葛亮痛斥王朗,說他身為漢臣卻阿諛諂媚、助逆賊篡位,王朗又羞又惱,氣滿胸膛,撞死於馬下。曹真以為諸葛亮會夜襲,結果中了諸葛亮的計,曹軍自亂陣腳、相互殘殺,蜀兵趁勢進攻,曹真慘敗。
主題思想:
這一回體現了“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諸葛亮代表的蜀漢一方被描繪為正義、智慧的象徵,他的北伐是為了興復漢室,而曹魏一方的王朗等則被刻畫為助紂為虐的形象。
展現了智慧和謀略的重要性。諸葛亮用計收降姜維、大敗曹真,突出了他的足智多謀,強調了在戰爭中智慧和策略的關鍵作用。
反映出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姜維最終歸降蜀漢,暗示了蜀漢的仁德和正義得到了部分人的認可,而曹魏雖勢力強大,但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存在著各種矛盾和問題。
主要人物:
諸葛亮:蜀漢丞相,智慧的化身,用反間計成功收降姜維,又以犀利言辭罵死王朗,展現出了卓越的智慧和口才。
姜維:原是曹魏將領,後因被諸葛亮的計謀所困,又感於諸葛亮的誠意和蜀漢的正義,歸降蜀漢,成為諸葛亮的得力助手,具有較高的軍事才能。
王朗:曹魏的司徒,自恃口才出眾,想勸降諸葛亮,卻反被諸葛亮罵死,是一個自不量力、助紂為虐的形象。
曹真:曹魏將領,接替夏侯楙成為主帥,但在與諸葛亮的對抗中屢屢失敗,表現出其軍事才能不如諸葛亮。
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