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宋軍向城內投進了數百罐火油,使整個韋城都被烈火吞沒了。

次日天亮時,整個小城依舊被黑煙籠罩,但城頭上已經看不見一個守軍士兵,城頭上的數十架微型投石機被燒成了灰燼,城門也大火燒得千瘡百孔,只剩下一副架子支楞在城門前,只要輕輕一拉,就轟然坍塌,不過最終還是省去了宋軍的麻煩,天亮沒多久,轟隆一聲悶響,城門直挺挺地倒下,摔成了碎片,很多還在燃燒的黑炭滾落下山來。

大門洞開,使宋軍士兵清晰地看清了軍城內的情形,軍城內亂石成堆,到處一片漆黑,北面的城門也消失了,南北大門對開,強勁的北風吹了進來,空氣中到處是黑色粉末,稍不留神,身上就會覆蓋上一層黑灰。

直到中午時分,劉子羽親自率領一隊士兵小心翼翼進入了韋城,地面還是溫熱的,但城內早已經沒有一個守軍,連一件完整的兵器都找不到,不過除了城門消失外,整座軍城城牆還算保持完整,震天雷沒有落在城頭上。

不多時,劉子羽派來計程車兵向李延慶稟報道:“啟稟都統,軍城已無一名敵軍士兵,城門地面不再滾燙,可以進入!”

李延慶點點頭,對士兵道:“去告訴劉將軍,天黑前將韋城清理乾淨!”

他隨即又對王貴令道:“你可率領八千騎兵奔襲西平府,那裡沒有什麼守軍,你務必給我佔領!”

“遵令!”

王貴行一禮便奔去部署了,一刻鐘後,八千騎兵在王貴和曹猛的率領下離開了韋城,向百里外的西平城疾奔而去,他們在打時間上的擦邊球,賭數百里外的興慶府沒有那麼快知道韋城陷落的訊息,他們必須在西夏高層第二次決策前拿到足夠的籌碼。

第八百六十一章 東進不利

就在李延慶利用韋城沒有戰略縱深的弱點輕易攻下了韋城的同時,南面的鳳翔府也在進行著一場爭奪大散關的慘烈戰役,大散關位於今天寶雞市南郊的秦嶺北麓,自古被稱為“川陝咽喉”,它是關中的西面大門,大散關失守,關中的大門也就洞開了,西夏大軍可以隨時殺向京兆。

但對西夏軍而言,大散關還有第二個重要意義,他們要攻打李延慶的後院,迫使李延慶從西夏撤軍,說起來雙方的目的都是一樣,都是希望對方被迫從各自領土上撤軍。

當然,西夏大軍還有另一個選擇,大軍直接殺向兜嶺和殺牛嶺,攻下葫蘆河谷,斷李延慶的後路,但這條北上之路太艱難,要橫穿莽莽的六盤山脈,就算士兵可以攀山越嶺,但後勤輜重卻根本過不去,不僅如此,宋軍還在各處險關要隘上部署了數千守軍,如果強行北攻,搞不好數萬大軍就會陷死在莽莽的大山之中。

李察哥對這一點非常清醒,他放棄從西面進攻葫蘆谷的計劃,轉而採取了另一個更加現實的方案,攻下大散關,大軍殺入關中,逼迫李延慶大軍回撤。

大散關由西軍名將劉率一萬軍隊坐鎮,劉原任秦鳳路經略使,當李延慶出任西北三路經略制置使、京兆留守、西軍都統制後,劉便改任太原府尹、河東路安撫使,不過他暫時無法去上任,河東路還在金國手中,還需要他率軍收復,同時,秦鳳路形勢危急,李延慶要求他繼續坐鎮大散關,直到局勢穩定下來再交接帥印。

不僅如此,李延慶還派統制劉鐵率三千軍隊趕赴大散關助戰,援軍雖然不多,但他們帶來了最先進的守城武器,攻城梯的剋星飛火雷。

‘咚!咚!咚!’大散關外鼓聲震天,三萬西夏軍士兵如潮水般向城頭殺來,這是李察哥發動的第三次攻城大戰。

大散關地勢較高,城池用巨石砌成,極為高大堅固,西夏軍從低處向上進攻,比較吃力,他們必須使用四丈長的大型攻城梯,這種攻城梯寬達四尺,兩邊梯梁足有小腿般粗壯,是用質地細密結實的白蠟木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