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太保也從對抗西夏轉為對抗金國,實施川陝一體確實有必要。”
“範相公的意見呢?”趙構又問範致虛。
範致虛點點頭,“微臣認為可行!”
緊接著呂頤浩和鄭望之也表示贊同,除了新相國朱勝非前往荊襄巡視,而另一個新相國範宗尹表示需要再議外,六個相國中四個已經表態贊成,也就意味著知政堂透過了這個方案。
趙構便下旨道:“既然如此,就免去李延慶西北三路經略使之職,改任川陝經略使,同時兼任河東路防禦使,另任命劉出任熙河路經略使,秦鳳路轉運使張所升任秦鳳路經略使。”
趙構隨即又下了第二道旨意,將四川兩路各州府庫錢糧立刻運送關中,支援陝西京兆軍抗金大業。
同時為了防止金兵突破淮河防禦線,奪回中原和山東,趙構又封張浚、劉光世、王彥、岳飛和韓世忠五人為都統制,各率精兵在淮河以及中原地區抗金。
為了解決兵力不足的難題,趙構特地頒發了自募令,准許各路抗金將領自行募集軍隊,所募軍隊人數交兵部備案,並由樞密院統一監管。
這也是為了解決朝廷財力困難,無力募兵而採取了臨行性應對措施,不少大臣認為這會導致武將擁兵自立的危險,但趙構在權衡利弊後,還是決定以抗金大計為重,允許各路抗金將領自行募集軍隊。
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
李延慶在奪取太原府後,又立刻派關勝和花榮各率三千士兵前去鎮守婁煩關和雁門關,防禦大同府的金兵南下。
這次李延慶一共只率三萬人偷襲太原城,在派了六千人去防禦婁煩和雁門關後,他手中的軍隊立刻就有點捉襟見肘了,招募守城軍隊便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在李延慶抵達太原城的第二天,李延慶便派人在太原府各縣以及太原城內公開招募五萬新軍,同時在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外設立募兵點,招募願意保家衛國的抗金義士。
雖然招募告示寫得很熱血,又利用了李延慶在太原的巨大聲望,當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百姓們從軍抗金的熱情。
但另一方面現實又很殘酷,人們不可能只靠一腔熱血去參加抗金,一百多年來,大宋當兵是為了賺錢吃糧已經深入每個大宋人的骨髓,若沒有俸祿,最多當幾個月的民夫就算給面子了。
要想招募新軍,得按規矩來,每月十貫錢或者二兩銀子,這是目前最低的募兵標準,還得保證吃飽穿暖,以前稍低一點,那是因為不用打仗,現在當兵已成高危職業,俸祿自然水漲船高。
一早,李延慶在數百親兵的簇擁下來到了太原城東約十里處的汾河岸邊,金兵在這裡修建了一座巨大倉城,幾乎把河東路各州的糧草物資都集中在這裡,這裡同時也是金兵攻打洛陽府和延安府的後勤重地。
此時,兩萬宋軍正利用大車和雪橇轉移糧草物資入城,他們必須趕在金兵殺來之前,把所有的物資糧草全部搬入城內,成為太原城長期堅持的基礎。
倉城目前的主管官員是經略府主薄陳東,陳東已經不再是太學領袖,他被朝廷封為七品武德郎,並主動要求在李延慶的軍中為文官,出任經略府主薄,這次跟隨李延慶北上延安府,又隨軍來到太原城,主管後勤物資以及糧草。
聽說都統到來,陳東連忙帶了幾名隨從出來迎接,李延慶笑問道:“物資已經核實完畢了嗎?”
“回稟經略,八成物資已經核實完成,還有就是部分戰鼓、軍旗、帳篷等物資沒有核實完,再給卑職一天時間,明天這個時候,應該就全部完成了。”
李延慶笑了笑又道:“那些物資你慢慢核對就是了,我今天是來了解糧草、銀錢和兵甲火器的情況。”
陳東連忙問道:“經略是聽取報告,還是實地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