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糧食如何分配了,而楊猛所說的軍法治國,就是要改變糧食的分配問題。

修築灌溉渠與排水渠,在有些地方或許艱難,但這樣的地方畢竟是少數,大清絕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可以找到水源的,水渠只是其中一條,蒸汽水泵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打井,可不是什麼高難度的技術活。

至於排水渠,就更簡單了,找個低窪地,挖上幾條溝,就是一個排水系統,這些事兒侷限在一村一鄉一鎮,或許是天大的難事兒,但從中央俯瞰地方,由地方出手解決,這只是小事兒而已。

以州縣為單位,建造臨時的地面排水系統,幾個月的時間就能成事兒,應對一般的洪水,這樣的排水系統就足夠了,若是碰上幾十年不遇或是百年不遇大洪水大幹旱,這些灌溉、排水系統或許沒用,但這樣的大災總不能年年來吧?(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八章 宣戰(下)

楊老三的這些話,對彭蘊章的出動很大,原以為這楊老三隻是林元撫第二,沒曾想這楊老三竟是管仲、商鞅之流,他這不是要堵窟窿,而是要再造山河,重塑大清吶!

裁兵組軍辦洋務、固河修渠興商事,現在想來,才知道他彭蘊章的器量有多狹隘,這位早就在為大清圖謀霸業了,江南的許都事情,都是他楊老三的後手啊!

楊老三最近與皇帝時常膩在一起,彭蘊章和一眾京官,都認為這對君臣在宮裡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現在看來竟是大錯特錯了。

自楊老三進了皇城,皇帝也在慢慢的變化,不僅野心勃發,而且身子骨也比之前強了不少,做見不得人的勾當,能有這樣的效果?

楊老三引而不發,原來是在等著兩湖的捷報,只要兩湖今秋的糧食豐產,楊老三說的話,就可以施行了。

雖說已經入冬,但兩湖那邊的盈虧卻要推遲幾個月,年前才是各地報盈虧的時候,咸豐八年,楊老三的謀劃在咸豐八年吶!

“若是兩湖豐產,那固河修渠之事就可以施行,但各地的土地……”

法子雖好,但土地是個問題,土地不是朝廷的,精通理財的彭蘊章,一下就抓到了楊老三的弱點,說千道萬,沒有土地哪來的糧食?

“不說別人,就說說桂良等人吧!將近一百六十個人,擁有土地三萬餘頃,合著每人兩百頃,這些可都是各地的肥田吶!就他們的家口來說。一頃肥田足以保證吃喝了!

兩百頃肥田。可以養活多少百姓?多少軍隊?這些田產。還是朝廷掌握的,朝廷沒有掌握的田產,這些人又有多少呢?

在各地駐防的八旗兵,那兩萬餘軍奴,名下又有多少肥田好田山林呢?十幾萬頃?幾十萬頃?亦或是過百萬頃呢?

戶部、刑部如今在整理各省的欠銀,整理這些東西,就要肅貪,各地的貪腐之人手中。又有多少田地呢?

百姓手裡大多是貧瘠的薄田,而且數量並不多;地主、官員手裡的田地大多是肥田、良田,數量之多,怕是無法想象吧?這些人之中又有多少是有罪當殺的?

不要說百姓如何如何?各地的官署如何如何?單單老子預估的這些土地,就能讓大清地界之內的許多百姓有地可種、有糧可吃了!為何要在大清行軍法呢?為的就是這個!”

楊家要聚攏土地,總要做惡人的,這次也算是改革吧?但涉及的人數太多,做這樣的惡人,對楊家沒多少好處,以志同道合之名。拉攏彭蘊章,讓他打著朝廷的名義做這個惡人。有了朝廷的政令,楊家就可以公然兼併土地了,只要保證了糧食的供應,所有權的事兒,楊猛遮掩一下也就過去了。

葛仕揚那邊還會拉攏來諾貝爾家族,即使拉不過來,這次也會從歐洲弄來化肥的生產方法,有了化肥,明年春在一年三產土地上實驗一下,當年就能投入使用,即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