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國君死社稷(第2/5頁)
章節報錯
是四月份新建造的,規模雖然不大,地位卻非同尋常,因為它是大明朝第一家擁有機械加工能力的兵工廠,說是機械加工其實有些言過其實了,紫金山兵工廠也就兩臺水力鑽床而已。
而且紫金山海拔不高,山中小溪水量不足,只有每年四到六月的豐水季節才能使用這兩臺水力鑽床,好在這只是試驗性質,王樸也不在乎那麼多,一旦試驗成功了,再找個水資源充足的地方興建大型兵工廠也不遲。
鑽床車間裡,兩臺水力鑽床的主軸以及固定在主軸上的鑽頭正在絞輪的帶動下飛速旋轉,因為沒有軸承,只能讓主軸與固定基座進行滑動磨擦,發出的聲音非常刺耳!
水力鑽床的主軸和鑽頭是由下往上安裝的,與水流連線的絞輪隱藏在地面以下,在鑽床上空還豎起了一個三角支架,支架上裝有與地面垂直的導軌,可以帶動滑座上下滑動,需要鑽孔的槍管就被固定在滑座上。
兩個磅圓腰粗的工匠拉住伸出滑座兩側的把手,以全身的重量使勁往下拉,飛速旋轉的鑽頭就一點點地旋進了固定在滑座上的槍管裡,鑽頭與槍管內壁的磨擦聲更加刺耳,還有刺鼻的焦鐵味瀰漫在空氣裡。
另外一個工匠正不停地往鑽頭和槍管上澆水,以免鑽頭和槍管被燒焦。
這兩臺水力鑽床是宋應星根據王樸的提示設計,並且親自監工製造的,到現在已經試用了兩個多月,加工速度果然比人工鑽孔快了許多倍,人工鑽孔要一個月才能鑽好一根槍管,可一臺水力鑽床一天就能鑽好一根槍管,加工速度整整提高了三十倍!
而且水力鑽床鑽出來的槍膛明顯比人工鑽出來的槍膛要平直!
不過,王樸這次來紫金山兵工廠卻不是衝著水力鑽床來的,而是衝著宋應星剛剛研發成功的後膛槍來的。
所謂後膛槍是和前膛槍相對的。
前膛槍的火藥和鉛彈得從槍管的前端塞進槍膛,再用通條壓到底部,這是個很費時間的技術活,在沒有發明紙殼彈之前,最熟練的老兵每分鐘也只能開兩槍,有了紙殼彈之後,速度才有了極大的提高。
後膛槍的紙殼彈就不再是從槍管的前端裝填了,而是從槍管後端裝填,好處是裝填更加迅速,而且不必站起來用通條把彈藥往槍膛裡壓了,這樣一來,士兵就能趴在地上裝彈,持續射擊了,這極大地提高了火槍兵在火槍對射中的生存能力。
相對後膛槍,前膛槍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掃盲:公元1545年(嘉靖二十七年),明軍在收復被葡萄牙人侵佔的雙嶼戰鬥中,俘獲了一些善於製造火繩槍的日本人及槍支,由馬憲、李槐等人學習了製造火槍的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研究改進,於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為精絕”的火繩槍,稱之為“鳥嘴銃”,即鳥槍或鳥銃。
鳥銃槍管用熟鐵打造,重約12斤,有準星、照門,安裝木託之上,鳥銃口徑在9~13毫米之間,槍管長度在90厘米~150厘米之間,最大射程可達300米,有效射程超過100米,這個有效射程不是吹出來的,玩過民間火銃(也是滑膛槍)的讀者就會知道。
有些讀者總喜歡把無知當成真理,說什麼火繩槍的射程只有45米云云,事實上明代的造銃工藝是相當精良的,遠非後來的滿清所能比擬,滿清入主中原之後,明代的造銃、鑄炮、造船工藝完全中斷,科技倒退了足足三百年!
至於大明邊軍所使用的鳥銃、火銃射近程,威力小,容易炸堂,實戰中完全壓制不了建奴的弓箭,則完全是因為官場腐敗造成的,工部官員為了中飽私囊,以次充好,把鳥銃的管壁做得其薄無比,能不炸膛嗎?
但這跟明代的造銃工藝無關!】
宋應星研發的這支後膛槍口徑只有10毫米,比火槍隊使用的前膛槍口徑小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