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陽到大都一馬平川,朝廷信使馬不停蹄的來回趕,六天後張弘範就收到了忽必烈的聖旨,他率領眾將在轅門接旨,旨意很簡單,不批准張弘範的辭呈,並且大大的勉勵他一番,讓他好好養病,從長計議,剿匪並不急於一時,另外賜他百年山參十斤,大馬士革彎刀一柄。

皇帝的信任和恩寵讓張弘範感動的涕淚橫流,身為臣子,能為這樣的主公效命,死而無憾了,至於劉彥直所說的五十年後張家被滅門一事,他是相信的,但是忽必烈的不孝兒孫們所做的事情,和當今皇帝有什麼關係,再說只要自己留下遺命,禁止兒孫強出頭與蒙古人為敵不就罷了。

劉彥直的威脅依然存在,這個妖人可以隨時進入大營暗殺自己,但這並不能嚇倒張弘範,死於敵人刺殺,也算是為國盡忠了,皇帝必然會厚葬自己,重賞張家,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好的結局。

“也罷,臣這條命就獻給陛下了!”張弘範心意已決,向北叩首謝恩,傳令三軍,飽餐戰飯後出擊剿匪。

張弘範乃是漢人中一等一的名將,他全力以赴剿匪,倒也頗見成效,一連收復了好幾座城池,而且嚴格管束手下兵將,不讓他們劫掠屠殺,反而開倉放糧,賑濟百姓,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做法,儘量不多做殺孽,以邀買人心為上。

劉彥直明明有機會用巴雷特狙殺張弘範,但是看到他的這些舉動,反倒不忍出手了,因為換了別的統兵將領肯定就沒這麼心慈手軟了,自己能力再大,也殺不完十萬元軍,也救不了幾十萬的百姓。

比起張弘範,霍去病的戰略水平更勝一籌,他根本不和官兵正面交鋒,而是帶著三千騎兵忽東忽西,神龍不見首尾,他明明有機會迅速擴大隊伍,裹挾幾十萬百姓都是小菜一碟,但他不這麼做,一直保持三千兵力,一萬匹戰馬的規模,當然兵員不斷在淘汰置換,去蕪存菁,凡是馬術不精,身手不好,體質不強計程車兵都慢慢被淘汰下去,剩下的都是真正的精兵,優秀的騎手。

張弘範麾下有一萬精銳阿速軍,阿速人是說波斯語的高加索白人,被蒙古滅國後淪為僱傭兵,這些人野蠻悍勇,吃苦耐勞,能三天三夜吃喝拉撒都在馬背上解決,冬天身上塗著厚厚的油脂保暖,成年的不洗澡,打起仗來更是不要命,這樣的騎兵部隊加上足智多謀的主帥和充沛的後勤支援,在中原簡直是無敵的存在。

阿速軍作為剿匪主力走上戰場,他們派出小股斥候打探馬匪蹤跡,卻總也不得要領,馬匪似乎能預知危險的臨近,每次就要形成合圍的時候總是撲個空。

元軍哪裡知道,空中有一雙眼睛時刻盯著他們的動向,及時的向馬匪通風報信,這場戰爭就如同九十年代的多國部隊對陣伊拉克軍隊一樣單向透明,阿速軍空有強大的機動力也派不上用場。

那些元軍步兵可就倒了黴,時不時被馬匪咬上一口,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張弘範剿匪不力,河南江北行省烽煙四起,不止劉去病一股馬匪,起碼有二十多股勢力起兵反元。

張弘範焦頭爛額,慚愧難當,不知道該怎麼向皇帝交代。

……

大都,大內宮殿中最為壯麗的是大明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七間,重簷廡殿頂,金黃琉璃瓦,大明殿的屋脊就是整個宮殿的制高點,可以俯瞰一切。

深夜,劉彥直揹著一個長條包袱坐在大明殿頂端,他在等一個人,一箇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角色,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元朝的開國皇帝,孛兒只斤·忽必烈。

忽必烈今年已經六十八歲,按照歷史程序他還能再活起碼十年,劉彥直等不了那麼久,這位皇帝實在是太強悍了,他的能力和唐宗宋祖朱元璋不相上下,文韜武略都不差,有老皇帝鎮著,這天下就亂不了,張弘範們就不敢起異心。

所以,忽必烈必須提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