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老。

恰恰在這個靠近臨界點的距離上,兩艘德國戰艦開火了!煙雨朦朧的海面上,赤黃的火光伴隨著團團黑色的煙塵突然出現在兩艘德國戰艦左舷處,留給英軍官兵們準備的時間很短,僅僅十數秒之後,那可怕的炮彈便呼嘯而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瞬間衝擊著人們的耳膜。幾枚炮彈落在了拉米利斯號左舷,另一些落在了右舷外,站在指揮室裡的英*官們頓時大驚失色:德國人重新開火後第一次齊射就形成了跨射!

在這還沒有導彈的年代,艦隊炮戰除了炮彈威力之外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射擊精度,由於雙方艦艇的距離相對較遠,再加上風浪對船身穩定性的影響,艦炮瞄準的難度往往要比6上炮戰大得多。各國在主要戰艦通常裝備有6門以上的大口徑火炮,它們齊射時每炮彈的彈著點並不會重疊。而是較為均勻地分散在一定地區域,這就是所謂的散射。當散射區域能夠覆蓋目標艦船的全部或大部分時,也就意味著敵艦被籠罩在己方火力範圍內,這就形成了跨射。

追求跨射的

在於保持對目標的跨射,使自己的炮火達到最大的命雷達技術剛剛出現的時候,各國海軍大口徑艦炮的射擊精度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地高水平,但在過1o公里距離上進行齊射時,主能達到兩百米以內仍相當不易,這樣的距離上輪炮擊便形成跨射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或許是心情過於緊張的關係,拉米利斯號上的軍官們一致認定自己遭到了德國戰列艦地跨射,但落在他們左舷和右舷的其實是分別來自於德國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的炮彈——格奈森瑙號的主炮彈著點稍稍偏近而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地略微偏遠,只是28o米和2o3米口徑艦炮射的穿甲彈落在浪濤洶湧的海面所揚起的水柱並不像人們想象中地那麼大。英*官們錯誤的判斷險些讓他們的指揮官陷入絕境。

不管怎樣,德國艦隊打來地炮彈已經顯示了其主炮在有效射程內地精準度,這點懷特早已不止一次地聽同僚們說起,雖然重巡洋艦級別的火力看起來並不那麼可怕。但有“聲望”號和“納爾遜”號地例子在前,懷特不敢有絲毫的攜帶,他接連下達了兩條命令:

“右轉1o度,全前進!”

“全艦主炮立即還擊!”

於是。軀體沉重的大象一邊加轉向一邊出震天怒吼,試圖透過自己的努力保護周圍弱小無力的羊群。在視距以內,英國人引以為豪的大口徑艦炮迸射出足以令敵人感到膽寒的可怕威力。隆隆的戰鼓這時方才正式敲響。

厚重灌甲保護下的指揮室裡。不少軍官轉身面向左舷前方。這時候的德國戰艦對他們而言就是海面盡頭兩個灰色的小點,拉米利斯號的齊射方才過去了數秒。那邊突然間火光閃閃,大團大團的濃煙很容易叫人誤以為對方被自己的炮彈所命中,但以15英寸/42徑mk型艦炮正常情況下略高於8oo每秒的炮口初計算,它們絕沒有可能在15秒以內砸在那兩艘德國戰艦頭上!

在整個船隊數千雙眼睛的注視下,拉米利斯號射出的8炮彈帶著巨大慣性在遠處海面上激起高大的水柱,從某些角度看,德國艦隊彷彿在剎那間被抹去了,但另一些位置上的英國船員卻非常痛苦,因為他們看到己方炮彈連德*艦的皮毛都沒有碰到——和德國人精準的炮擊相比,拉米利斯號戰列艦主炮手們的表現令人痛心。

就在人們以為戰場將出現一邊倒形勢的時候,上帝卻伸出了他那神奇的手。儘管第一輪射擊就獲得了極佳的彈著點,從第三次齊射兩艘德艦也都對拉米利斯號形成了跨射,可炮彈卻始終和自己的目標差之毫釐。擁有碩大身軀的拉米利斯號在浪濤和水柱之間頑強的抗爭著,航緩慢加上身處整個船隊之中令它在戰術機動上顯得無比笨拙,但它的每一次還擊都令德國人心驚肉跳。如果狂熱於大艦**的阿道夫。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