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英宸基金(第1/2頁)
章節報錯
集合了政府、企業和投資人,這樣的陣容堪稱強大了,江瑜然和李墨曜商量這件事的時間並不長,而且中間還出現了變故,這麼短的時間內,江瑜然居然公關了這麼多家單位,這種工作能力讓人佩服,而且很符合李墨曜的胃口。
根據他的經驗,相比起研究個沒完沒了的冗長會議,這樣的組合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大問題,簡直是絕妙組合。老同學在他心裡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一大截,同時也對這個女人的胸襟感到欽佩,雖然意見有分歧,但並沒有毀約,仍然在頑強的執行著先前的計劃,哪怕是在非常不利的前提下。
李墨曜戴上耳機,開始專心這個滿座大佬的遠端視訊會議。
會議一開始,一些人開啟了影片,但仍有一些的影片是關著的,江瑜然肯定是首先發言了。
江瑜然:“藍景目前面臨的情況大家是知道的,投資方向的問題,憑藉公司目前的資金實力,在臨港建設新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建廠方式並不適合,我這裡有一組資料,截止2023年8月,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達392,206家,比去年同期至少新增了1000家以上,這個資料隨著今年的發展還在增加,除傳統的遼三角、滬三角和京津唐地區,深圳、重慶、四川同類企業數量增幅突出。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國家對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的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全國範圍內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然而我們作為業內人士應該清晰,這其中存在很多亂象,拋去偽高企、假高企現象,最大的問題就是重複性投資,產品同質化嚴重。以智慧社群為例,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可統計的智慧社群數量在418萬座,近年來這個數量還在持續增長,規模達到了6995億元,然而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資料孤島現象嚴重,不同廠家的裝置無法替換,強行建設、攀比性建設的現象比比皆是。藍景不是一家大型企業,我們的建設經不起折騰,在臨港投資建廠,短期內看似能帶來股價的上浮,但卻缺少長遠目標。藍景和謝貝迪和我一手建立起來的,甚至工商登記都是我們倆一起去做的,我不希望藍景陷入資本市場的困境,也不希望藍景如其它偽高企一樣缺乏核心競爭力,我組織這個會的意思就是希望各方協力,真正的把藍景帶出困局。”
江瑜然的一番侃侃而談有理有據,她列舉這些亂象也確實存在,而且目前看,臨港那個小工廠並無特色,的確是缺乏核心競爭力。這些李墨曜知道的一清二楚,整套方案都是工先鋒做的,這也是他看不好在臨港建廠的原因。放出一波利好,的確能哄抬股價,然後呢?
“我今天沒請長明的代表來,因為我已經在公司和他們溝透過很多次了,很顯然他們被某種利益衝昏了頭腦,所以我希望在座的能支援我,用事實說話,真正的拯救藍景。”
哎喲,老同學情真意切呀,要是一般的事,她說出這番話肯定博得一片好評了,可這件事確實有點兒複雜。
“你的高融合社群的方案我看過了,其實臨港也有類似的模式,為什麼不慎重考慮一下呢?這樣長明的股東恐怕也不會有異議吧。”
程新雪就是那個始終不露臉的,直到現在李墨曜也不知道她長什麼樣子,聽口音應該是個中年美婦人吧,至於為什麼是美?這就要問想象力了。
“資金。”江瑜然乾脆的回答,“資金問題是藍景的困局之一,如果按照現在的方案的確可以勉強支撐,但對高融合社群的投入則明顯不夠,這不是藍景的實力能夠做到的,在我的預計裡至少有兩到三家同類規模的企業聯合在一起才能做成。”
“那我們可以幫你找聯合物件啊。”程新雪看樣子是真的很關心這樁投資案,她的語氣誠懇,聽上去就有種特別能吸引人的磁性。
“時間。”江瑜然依然乾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