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江倫的思維(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存的人工智慧只屬於工具智慧,這個智慧是一個形容詞,並不是說現存的ai真的有智慧,我們都知道,智慧如果脫離了生命就不能稱其為智慧,在我看來生命對於智慧是必要的,所以人工智慧應當是有生命的……”
本以為是來談合作的,沒想到卻聽到大師在這兒侃侃談理論。記得江倫好像不是科班出身,他這麼執著著於“創新”和“想象力”是不是受到了潛意識的影響呢?
老實說,和江倫談話還是很受用的,他很多的理論都令人眼前一亮,比如剛剛提到的人工智慧應該有生命,可這和工業軟體有什麼關係?我現在需要一套垂直領域的大模型啊。
全球有九大平臺,國內大模型的開發猶如寒武紀生命大爆炸,但在實操中,李墨曜始終沒有找到最順手的,這個順手也是從實踐中反饋回來的。對sw的升級他並不希望與同類企業一樣走老路,而要實現全新的跨越式的發展,為此他只能依賴於ass的妙妙。
可江倫給出的答案卻讓他有些氣餒。
“現存的大模型雖然能解決999的問題,可仍然留下了001的瑕疵,而而這001恰恰是人不會去做的。ai大模型聽起來高大上,實際能影響的行業並不多,尤其是人口密集型行業,這比如服務業……”
說著,江倫的目光落在李墨曜的臉上,好像是要從他的表情變化來分析他的反應。
李墨曜發現和江倫相處的時候千萬不能以普通人的標準去判斷,否則你會以為他在研究你。實際上,透過近兩個小時的談話,李墨曜發現江倫其實是一個很尊重對方意見的人,這種人會慎重考慮你的意見並加以分析,但如果你侃侃而談給他過於駁雜的資訊就會讓他的分析能力變得混亂,這不是江倫能力的問題,而是人腦分析問題的容量有限。
如果把人腦比做計算機的話,那大腦就是一個儲量巨大,但快取不足的破爛貨,尤其是在瞬間思考的時候,應激反應往往左右著一切。這不禁讓李墨曜想起liair的腦晶片開發專案,如果說夏常能以五年時間解決腦機介面的問題,那麼只能說他真的是個天才——才用了五年而已。
摸通了江倫的思維模式後,李墨曜的話儘量簡短,而且不摻雜無用資訊,即使提問也是深思熟慮過的,雖然有些累腦子,但是效率很高。
“服務業……”
這句看似無心的話卻一下子點中了李墨曜,自己可不就是服務業嘛,難道掛著高科技的名頭就不是服務業啦?這種服務業本來就是因人而異,所謂垂直、統一的大模型無論再盡善盡美,只要有001的瑕疵就會造成巨大的麻煩,所以想要靠ai一勞永逸?這豈不是痴人說夢?
江倫看著陷入沉沉思考的李墨曜,以為他沒聽懂,又補充道:“現存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會說謊,如果你不夠專業就被它的謊話給騙過了,用在藝術創作上問題還不大,可如果應用於工業領域,那就要有人出現負責了,也不是不可能,只是……”
“只是什麼?”
這個轉折似乎讓李墨曜抓住了重點。
“只是現在做不到,無論是生命未來研究所(fli)還是其他科研機構和企業,提出類似人工智慧生命計劃的組織和個人並不少,但ant,也就是智慧體技術只能說有一定程度上獨立決策和行動能力,距離真正智慧的標準還太遠。”
剛剛亮起的希望又瞬間熄滅,李墨曜怏怏地問:“那妙妙呢?”
江倫似乎很樂意提起這個話題,眼前一亮說:“妙妙是獨一無二的。”
“我聽說貴公司在這個專案上一直持續的投入,能冒昧的問一句到什麼程度了嗎?”
江倫皺起眉,有些猶豫,最終還是說道:“還很弱小,如果把它比做人體的話,那現在僅僅是孕期三個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