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傢俱行業的亂象(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墨曜“嘿嘿”一笑,說道:“嶽揚,你是跟我在這揣著明白裝糊塗呢吧,我不信你看不出來。”
嶽揚又吃癟了,他倒不是故意唱反調,只不過他覺得這點兒蠅頭小利與工先鋒的高速發展比起來屬於典型的事倍功半。律師和會計師從工先鋒第一次融資開始就進駐了,憑藉工先鋒現在的發展勢頭,上市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拿到市場融資的錢做了股權質押,自己從此可就是經濟自由的大戶了,何必在這樣吃力,又討不到多少好的事情上下功夫7呢?
嶽揚從沙發上站起來,有點勉為其難地說:“是,我承認,比起一次性服務費用,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增值服務和穩固的市場份額都是很大的利潤增長點,可哪怕我們拿下了半數的澄州市場你想想一年又能有多少利潤呢?更何況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光業務人員就需要幾百人吧,再配套相應的管理系統,這開支更大了,我們這麼做圖的是什麼呢?”
“口碑!良好的口碑和與客戶同時成長的穩定信譽,這些無形資產將使我們未來的江山無比穩固。即使股市出現動盪,哪怕金融危機那種大浪潮我們也能扛過去。另外……”
李墨曜拍了拍嶽揚的肩膀說:“另外,別忘了當初我們創立工先鋒的目的。”
嶽揚有些慚愧地點點頭:“還是你格局大呀,你放心,我忘不了初心。以技術實現變革,以變革迎來全民幸福。這是你說的,憑這個格局你就穩坐帶頭人的位置,我不和你搶。”
信任!
唯有信任才是合作的基石,工先鋒的員工很少鬧內訌,上次“碼神”帶頭離職的事之所以在第一時間就把影響降到最小,這種企業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文化正是李墨曜和嶽揚兩人之間透過長時間的合作和摩擦碰撞出來的。
說幹就幹!
機票不買了,李墨曜當晚就撥通了謝富志的電話,聽說對方明天一早就要來工廠考察,老謝在電話那頭樂得嘴都合不攏了,連聲說好,還貼切地加了微信發過來導航定位。
東城市距離澄州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這裡地處珠江三角洲,毗鄰香港和深圳,交通便利,靠近廣州和惠州等經濟發達城市,改革開放初期便成為了,大量企業的生產基地,老謝選擇把公司建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這裡不缺乏勞動力,同時又便於出口,在經濟紅利期的時候南粵居可是狠賺了一大筆,正是憑藉幾十年的老底子和業界的信譽,老謝這才撐到現在,如今企業轉型瀕臨失敗,他有點兒病急亂投醫的樣子,只不過這一次李墨曜不會讓他亂投。
南粵居傢俱公司和廠房是連在一起的,這符合中小型企業的思路。令兩人反差感比較大的是工廠並沒有呈現凋零的樣子,反而依然在忙碌,剛剛還有一輛大貨車駛進廠房,工人們立即開始裝卸原材料,車間裡也傳來機器的響動和刺耳的鋸木聲。
老謝今天沒穿那件不合體的西裝,雖說只穿著一件普通的t恤,但頗有幾分神清氣爽的樣子,一點兒也不像昨天在李墨曜面前訴過苦的樣子,不明所以的人還以為工廠運營狀態良好呢。
“不瞞你們說,我這一天天的都在疏通關係,雖然困難,但工廠不敢停產啊。”
雖然和老謝素昧平生,但李墨曜不覺得他在有意騙自己,很多中小型企業就在這樣的困境中掙扎求存的。廠區大約兩千平左右的樣子,車間規劃得還是比較密的,轉了一圈後,李墨曜看見了大約五十幾名工人在忙碌,老謝就這樣一邊走一邊介紹廠子裡的情況。
“我們現在只能想辦法多接訂單,1000多塊錢的椅子,客戶砍價到800元也得接受。”
“那一把椅子的成本是多少?”李墨曜反問。
“這……”老謝掰著手指頭,算了半天也沒算出個具體數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