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推進智慧城市發展的大趨勢下,“智慧社群”是近幾年物業服務行業的熱詞,然而那只是熱詞而已,目前智慧社群的改造中從來沒有對三十年以上舊小區改造成功的案例。

如果只是圍起圍牆,安上幾道電子門和人臉識別是完全達不到智慧社群需要的效果的。

這些年失敗的案例不少,但最離譜的也沒有這樣啊?

“這不是騙人嘛!”

李墨曜一言即出就有點兒後悔了,他突然想起來這只是一群與時代切割了的老年人啊,但這句話已經引起了更大的群情激憤。

“對!就是騙人,說白了就是圈地收錢!”

“告他們!”

“對對對,不能讓這些黑心的人得逞。”

這問題大了,李墨曜想收也收不住了,自己不知不覺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蠱惑者,但他不是那種不負責的人。

“都有哪些單位參與進來了?”

李墨曜想彌補自己失言的過錯。

“好像是市政。”

“不對不對,市政只是指導單位,具體施工是什麼公司……”

一些人七嘴八舌的開始分析。

然而這些“包打聽”的大爺大媽們除了道聽途說的資訊之外,就沒有一點兒有價值的資訊了。

李墨曜問:“難道具體改造方案沒和居民們溝通嗎?”

“哪有啊?我們這些老百姓能知道什麼?”

這就比較麻煩了,想解決問題必須從源頭做起,雖然憑李墨曜本能的感覺所謂的智慧小區就是忽悠的人,但他沒有證據。

雖然自己是本地人,但自從讀大學後,就很少回家,十幾年過去了,自己也算是“人生地不熟”嘍。

也許賈銘章能幫忙想辦法,眾誠廠離這片兒又不遠,何況這裡原來還是精機一的職工住宅區。

“好,各位大爺大媽,我只是臨時回來幾天,不敢保證能解決問題,但我反映一下,也許能有妥善的答覆。”

李墨曜以為很委婉的說話方式讓那些原本抱有期望的老年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一些人鄙夷的轉頭離開。

“行了行了,人家在滬上忙著呢,能有空過問一下咱們的事兒說明李家小子不忘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辦不成也不是他的事兒。”

張叔站出來給李墨曜解圍,一些人的臉色好看了一些,但還是沒抱希望的離開了。

“回來一趟不容易,你爸那個人嘴是損了點兒,但人還是不錯的,多回家陪陪吧,咱們老精機一的子弟裡也就你最出息了。”

得了張叔的安慰,李墨曜的心情好了點兒。

回到家裡告了個別,李墨曜收拾東西往眾誠老廠區走去了,這一段他都打算住在宿舍,一來可以躲避並不融洽的家庭氛圍,二來也可以專心工作。

先鋒組的人已經到了瀋州,但他們住在高新區,那裡才是他們工作的主陣地,李墨曜往群裡發了一個紅包,並且做出了約束。

“不許喝酒啊,更不許鬧事兒。”

“頭兒,你也不看看我們住什麼地方,這片兒出門十里都看不著一家小賣部。”

這倒是實情,新廠區李墨曜也去過,那片兒確實荒涼,倒不是說周遭都是大野地,基本上都是廠區,白天還有幾個擺攤的,到了晚上是連路燈都沒有,真正的伸手不見五指。

“那就好,專案結束後我給你們放三天假。”

“得了吧,嶽總不會同意的,再說了,咱們的活兒忙得完嘛。”

“就是,不抱希望了,多給點兒獎金就行了。”

都是年輕人,再加工先鋒的工作環境還是相對寬鬆的,不是說工作不緊張,而是人際關係比較簡單,說起話來沒有大公司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