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恰恰需要水分與光照……”

祁羽雖然不喜歡讀書,但好在記憶力極好,對於學過的東西印象都很深刻。

這方空間多半處於地下,又或者是山峰內的洞窟,只有形成自然的地勢落差,才會有不斷向石壁內滲透的水源,青苔也才能生長出來。

但加上光照的需求,地下的可能性就大打折扣,多半是在某座洞窟之內。

“可門在哪呢?”

這些石壁常年遭水侵蝕,根本擋不住祁羽,但要是一擊未成,引起石壁後方的岩石震盪,反倒會讓洞窟坍塌,那樣想要出去的話就更加麻煩了。

“再想想再想想,有什麼辦法能找到出口。”

祁羽將破獄劍握在手中,在腦海中仔細探索,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放空身心的思考雖不如頭腦風暴那樣效率高,但也勉強夠用,靈光乍現只在一念間。

“或許可以……”

祁羽從前方的第一面石壁開始,刮開覆蓋在表面上的青苔後,用劍身進行敲打,依次進行下去。

這些石壁因為常年被水流侵蝕,加上壁縫之間腐化,空氣流通受阻,因此敲擊聲中帶著一絲沉悶,這為辨別增加了難度。

祁羽不得不借助精神力的輔助,以此使感官更加敏銳,每敲擊一次後,祁羽都要細細感知片刻,確保將這抽象的音調銘記於心。

漸漸地,祁羽已經環繞了石壁一圈,收回破獄劍後原地打坐,進入冥想狀態,準備將腦海中碎片般的音調重新挖掘出來,再重新排列比較。

這種方法很難,準確性也很低,但祁羽暫時沒發現洞窟內的光亮是從哪照射進來的,只好放手一搏,靠敲打石壁的反饋聲音來辨別。

聲音在不同厚度的石壁中傳播時,產生的反射和共鳴特性都是不同的,這也是祁羽依仗的辨別方式來源。

較薄的石壁更易振動,聲音更清脆響亮,且回聲持續時間可能更長,反之,較厚的石壁對聲音吸收和阻礙作用大,聲音更沉悶,回聲也較弱。

此刻,祁羽的大腦就像是高速運轉的計算機,而透過冥想所凝聚的精神力,就像是接通電源的大銀幕,來自不同石壁的音調都被他標序,排列,從而逐漸在銀幕上抽象出來,這個過程持續了很長時間。

“找到了!”

這個過程很奇妙,祁羽甚至感覺超出了自身的腦力上限,但在此絕境下,還是硬生生被逼出來了。

根據大腦運算出的最終結果,祁羽總算是確定了方位,尋到了那面較為輕薄的石壁,石壁輕薄並不代表後面就是空洞,不與岩石接軌。

但起碼將此作為受力點的話,祁羽能一次性逃離的機率要大大增加。

打定主意後,祁羽祭出破獄劍,開始向其中注入精神力,充沛的精神力在劍身之上緩緩流淌,熾烈的血光就此綻放。

祁羽仔細考量著石壁最終的受力點,就在長劍刺出之際,異變突生!

那些拾荒者本應就此沉寂,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竟已經整齊地排列在祁羽身後,七雙空洞的眸子向祁羽投來尖銳的目光,與此同時,一隻手掌緩緩搭上祁羽的肩膀。

這突如其來的觸感讓祁羽愣在原地,汗毛倒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