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孩子喜歡,因為他有無數好玩的點子。但下手也狠,處罰起來翻臉不認人。

關禁閉已經是最輕的懲罰手段,除了不能出院子找小朋友玩之外基本沒限制。勞動更不算懲罰,即便不犯錯每天也要幹不少家務活兒,還不許耽誤學習。

大冬天洗車無非就是冷一點,總比不許看電視、不許玩電腦、不許看課外書、連續背好幾天英語單詞強多了。

“思思,你先留下。我問問你啊,劉備打架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為什麼和同學打架你肯定也知道,那你為什麼不回來和我彙報呢?”劉備出了屋跑向工具房拿洗車工具去了,田思思也想跟出去,但被洪濤叫了回來。

“您說過人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忠誠,背後給朋友打小報告是最缺德的!我覺得劉備做得對,他也是我的男朋友,就像您和睿姑姑、黛安姑姑一樣,她們也不會背後去告您的狀。”

田思思和劉備不太一樣,這是個心直嘴快的小姑娘,性格很像她的大姨韓雪,長了一張刀子嘴,連洪濤都不怵,至少在嘴上不怵,總喜歡和洪濤掰扯真理。

當然了,通常是掰扯不過的。但透過這種方式,她也掌握了很多洪濤的邏輯模式,說話很有條理,像個小大人。

“我和睿姑姑、黛安姑姑的事兒是誰告訴你的?你怎麼知道她們沒出賣過我?”有關忠誠和友誼的話洪濤確實說過,意思也和田思思講的差不多,沒法出爾反爾。

但不能就這麼算了,還得找點別的毛病。不能說光懲罰劉備不懲罰田思思,同甘共苦才能讓孩子心裡平衡些。

“……是聽孟爸爸和我媽說的……”這下田思思小朋友有點猶豫了,洪濤的問題讓她感覺到了危險。

“好啊,偷聽大人說話,這算是犯規吧?你比劉備的問題還嚴重,我罰你去擦車不過分吧?”只要洪濤想,在誰身上都能挑出毛病,何況一個小女孩乎。

田思思小朋友的預感很準,她也沒跑掉。雖然撅著嘴但也無話可說,確實犯規了。洪濤和這兩個孩子制定了三十多條必須遵守的家規,其中大部分都是有漏洞的,可以翻過來調過去的解釋,就是專門用來懲罰他們的。

這倒不是洪濤故意虐待兒童,而是一種約束。等兩個孩子再大幾年,這種小花招就沒用了。到那時,童年時期到底有沒有家教、家教效果如何才會一目瞭然。

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思維模式能跟隨人的一生,只要基礎打好,長大之後就很好引導。反之,把家長累死也是無用功。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洪濤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甚至可以稱得上嚴酷。可以不打罵,但各種精神摧殘比打罵還惡毒。

這麼做就是為了讓他們從小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觸碰,碰了就是倒黴的開始,還沒有例外可言。這就叫立規矩,孩子可以笨、可以調皮,但不能不懂得守規矩。只有知道規則的重要性,長大之後才能學會怎麼利用規則為自己牟利。

第二天洪濤準時出現在學校,只老實了不到十分鐘就瞪著小眼睛、撇著嘴把一屋子老師和三位學生家長罵了個狗血噴頭。

如果不是為了搞清楚劉備打架的前因後果,以免偏聽偏信,洪濤連十分鐘都忍不了。當確認劉備沒撒謊之後,他就直接翻車了。

合算有學生沒事兒造謠、傳閒話,你們老師都睜隻眼閉隻眼裝沒聽見、看見,我的孩子自己維護自己尊嚴就算錯誤,這尼瑪是什麼道理?

而且這些閒話的來源很可能就出自某些老師和家長之口,如果他們不說,一群小學生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光輝事蹟呢?

“下次再因為這種事也別請我了,我自己去找你們校長和單位領導。我倒要問問他們,老師和家長是不是應該鼓勵學生和孩子傳這些沒影兒的閒話。”

“如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