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風大,我們收工較早,有幾天沒吃老書記做的‘圪墶’子了,老書記早已看透了我們的心思,到家後,早早地醒上面。我們圍坐在老書記旁,好像有問不完的問題,說不完的話,當我問道,最後往‘圪墶’里加的那一小撮‘草末’是什麼時,老書記眼睛一亮,好像來了精神一樣。

“今晚我給你們講講它的故事。”

這幾日我們已經斷斷續續聽了好幾個老書記講的故事了,雖然老書記用漢語講不如用蒙語講得那麼流暢,但我們不僅能聽懂,而且還聽得津津有味。一聽老書記又要給我們講故事,我們趕快往一起湊了湊。

老書記說,在很久的一個夏天,一隊鐵騎遠征,浩浩蕩蕩地路經這裡。他們的將軍見到大紅山,不由得為之一怔,在這廣袤的草原上,竟然有這麼一座雄偉高大的山,他覺得神奇,他被大紅山的氣勢震驚,特意來到山腳下,盡情地觀望和欣賞,他的部下興致勃勃地給他講述了大紅山‘阿爸,阿媽,盼兒子歸來的故事’。

將軍聽了這個動人故事,他立即命令,全部人馬在這裡停留五日,祭拜大紅山,祭拜傳說中的二位老人。

那一年,大紅山一帶連年乾旱,水草都不好,遠遠不夠這麼多人馬五天的吃喝,就是一天也難以為繼。這怎麼辦?軍令如山,既然軍令已出,大隊人馬只好在這裡安營紮寨,並開始搬石,拉土,堆積敖包。準備隆重祭拜大紅山。

天將黑,一個龐大的敖包建好了。就在這時,突然颳起了風,隨之黑壓壓的雲,一片連著一片,一層壓著一層,緊緊地扣在大紅山山頂。閃電,雷鳴猶如利劍,戰鼓,刺破了雲層,照亮了大紅山,頃刻間,瓢潑大雨嘩啦啦下了個不停,一直到第二天晌午,雨才漸漸停了。一道寬闊的彩虹高高掛在大紅山山頂,照得大紅山五彩斑斕,更加美妙壯觀。

神奇的是,漫山遍野,一下子長出了鮮嫩小草,眼見的往高了長。山底下,大小淖爾水,星羅棋佈。將士們山呼海嘯,大喊‘賽白腦,賽白腦,大紅山萬歲!大紅山萬歲’!

五天後,祭拜圓滿順利地完成,將軍帶著他的隊伍,帶著大紅山的草,帶著大紅山的水,帶著大紅山留給他們記憶,高高興興地走了。

直到現在,站在遠處看大紅山山頂,還能隱隱約約看到,山頂上有兩條長長的車轍,人們說那就是當年,那支鐵騎留下的足跡。

從那以後,這裡幾乎年年風調雨順,草好、水好、人好、牲口也好。大紅山成了這一帶的風水寶地,成了d大隊的一塊聖地。有了這塊寶地,一般的災害就不怕啦,一旦遇到缺雨少水,下大雪的年份,全隊的人家和牲畜都集中到這裡來,就平安度過了。

為了保護這塊聖地,平常年月,我們是不來這裡居住和放牧的。所以你們在這裡就很難見到來往的人,也見不到放牧的牲畜。今年的水草比往年的好,按我們的經驗,恐怕今年會有大雪,為了保證全隊的牲畜能安全過冬,我們決定在這裡打草。這裡的草,歷年來,都比別處的草好得多,草的品種也多,但基本上是以‘唐腦’和‘補堆兒’為主。‘補堆兒’就是我們燒的這種草,‘唐腦’就是漫山遍野,開著小花的那些草,我放在‘圪墶’子裡的,是‘唐腦’開的花。傳說這兩種草,都是祈求天神,賜予他們的神草。這“補堆兒”,耐旱,抗風沙,抗寒冷,其他的草都死了,它也死不了。更神奇的是,即使是夏天,嫩枝綠葉,也能點火當柴燒。還有這‘補堆兒’是駱駝最愛,是駱駝的主要食物。據說天神那天下了那麼大的雨,擔心將軍的部隊無法造飯,擔心將軍的駱駝吃不好,駱駝是將軍部隊的主要運輸工具。特意賜予了這種神草。

‘唐腦’是牛馬羊都愛吃的草,人也能吃,和咱們的韭菜差不多。吃了‘唐腦’的牛馬羊不僅膘肥體壯,而且肉也鮮嫩可口。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