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煙火 第七回 心火(第1/3頁)
章節報錯
時光悄然流轉,半個月的光陰如細沙穿指,我在查干淖爾與呼和淖爾的無垠邊際,完成了對最後一戶牧民的探訪。那裡,水草豐美,宛如大地鋪開的一幅翠綠織錦,一馬平川間,牲畜悠然自得,膘肥體健,盡顯自然之賜。作為一位獸醫,我此行竟未得施展醫術之機,反而在這片生機盎然中,收穫了一份心靈的寧靜與地理的深邃感知。
十餘日裡,我穿梭於牧戶之間,每一次相遇都如同初識的溫暖,雖未及深交,卻也足以讓我感受到人間的淳樸與熱情。然而,自離開老沙木楞家的那日起,沿途的牧戶雖同樣以禮相待,那份初見時的熱烈卻似乎蒙上了一層淡淡的輕紗,讓人心生微妙的不解與思索。或許,是旅途的疲憊讓感知變得細膩,又或是心境的轉變,讓一切體驗都添上了新的色彩。
歸途上,我騎著忠誠的愛駒,心中滿載著對這片土地的眷戀與感激。即便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微妙縈繞心間,但遊牧民族世代相傳的熱情與好客,依舊如同草原上最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我的旅程,讓我在每一次駐足時都能享受到飽足與安寧。
此刻,我滿心期待著歸家的時刻,想象著熱水在鍋中翻滾的溫馨,渴望沉浸在那份簡單而純粹的幸福之中——坐於大洗衣盆內,讓清水洗淨一身的風塵與疲憊,讓心靈在這份質樸的儀式中得以真正的休憩與重生。
在這個深邃而寧靜的夜晚,月光如細紗般輕輕灑落,為歸途的我披上了一層柔和的光輝。我踏著這抹銀輝,緩緩步入久違的家門,心中滿溢著對家的渴望與溫情。本應是心靈得以安放,身體沉入夢鄉,享受一場悠長而甜美的睡眠之時,然而,那些與草原牧民並肩共度的日子,已悄然將我的生物鐘調整至那片廣袤無垠的天地之中,晨曦微露,便是自然喚醒我的號角。這份習慣,如同草原上永恆的風,無聲卻有力地雕刻著我的日常,讓這黎明前的靜謐,成了我心中最不願錯過的風景。
我緩緩起身,每一個動作都不自覺地流露出牧民生活的痕跡,那是一種與大自然和諧共舞的節奏,簡單、純粹,卻又蘊含著無盡的韻味。我點燃了昏黃的油燈,那微弱而溫暖的光芒瞬間填滿了整個房間,彷彿連空氣都變得柔和起來。燒水、煮茶,茶香嫋嫋升起,與夜色交織成一幅溫馨的畫面。泡上炒米,加入醇厚的奶雜,再撒上一把金黃的油炸棒棒,這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慰藉,每一口都是對過往歲月的深情回望。
連日來,嘴角不經意間生出的幾個膿泡,或許是大自然對我性格的懲罰。又或是內心那份難以言說的情感波動所致。奶奶常說:“嘴上起泡是心火。”我嘗試著用下火藥與獾子油來緩解這份不適,但那份隱隱的痛楚,越是著急,愈發疼痛。卻如同草原上偶爾掠過的刺骨寒風,讓人難以忘懷。然而,在這靜謐的夜晚,我無需急於任何事,更無需顧及旁人的目光,這份難得的獨處,讓我得以將思緒放飛於無垠的夜空之下。
我的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饅頭山旁的新房,是否已巍然矗立於藍天白雲之下,靜靜等待著主人的歸來?炕邊那套周貴的備用行李,是否已被周貴置入新居?鄭順的近況,是我心中時常的掛念,願他一切安好。而唐玉萍、常寶、斯琴、老書記…他們的笑容與身影,在我的腦海中愈發清晰,也使我愈發想念。
奶奶的那句“天生操心的命”,不僅是對我性格的精準概括,更是對生活真諦的深刻領悟。在這片心靈的草原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旅者,揹負著對親人的思念、對朋友的牽掛,以及對夢想的執著追求。
此刻的我,坐在這昏黃的油燈下,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格外清晰而深邃。我品味著這份獨特的寧靜與孤獨,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天亮之後,我將帶著這份寧靜與力量,去完成我心中的計劃,去追尋那些未盡的夢想與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