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冷嘲熱諷地說。敖日新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洋洋得意地環視了著對大家說:“怎麼沒見唐玉萍?”大家如同沒聽到一般,沒人回答。站在門邊的班長說:

“同學們,三日不見,如隔三秋呵,真想呵。若不是這過年,你們是請也請不來,今天是我們畢業後,第一次相聚,這是我們的緣分呵。今天大家多談談離開學校感覺,上山下鄉的情況,我們來共同分享。”

星光與燈火交織成一片璀璨,如同細流般溫柔地灑滿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也照亮了我們彼此的臉龐。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獨特的光芒,那是對往昔歲月的深深懷念,也是對未來無限可能的熱切憧憬。我們圍坐在班長那溫馨的小屋裡,都懷揣著同樣的心情——重逢的喜悅與對過往的追憶。一張略顯老舊的小方桌上,擺放著瓜子、炒大豆,還有幾塊零星散佈的水果糖,這些平日裡很難見到的零食,在此刻卻成了連線過去與現在的珍貴橋樑,每一口都彷彿在咀嚼著過年的甜蜜與對未來的幸福期許。班長家的熱情款待,不僅僅是對我們歸來的熱烈歡迎,更是對新年到來最誠摯的美好祈願,讓這份團圓的氛圍更加濃厚,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房。

歡聲笑語中,我們彷彿置身於一個無拘無束的自由世界,忘卻了塵世的煩惱,盡情地抒發著內心的情感。班長輕輕的一聲咳嗽,如同晨鐘暮鼓,打破了室內短暫的寧靜,他的聲音溫暖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趙楓,就由你先來,給我們講講你在上山下鄉的那些日子吧。”趙楓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溫柔的微笑,那雙曾經閃爍著好奇與夢想的眼睛,此刻更添了幾分深邃與遼闊,彷彿能裝下整個草原的壯麗與自由。

“那片草原,是我心中永遠的淨土。”趙楓的聲音輕柔而富有磁性,她緩緩閉上眼,彷彿瞬間穿越回了那個藍天白雲下的世界,“在d大隊的每一天,都是與大自然親密對話的日子。蒙古族的朋友們,用他們最淳樸的熱情接納了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老書記總是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是國家的希望,是毛主席派來的親人。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改造,更在不斷地成長和進步。我們學會了堅韌,學會了奉獻,如何與那些深愛著我們、呵護著我們的廣大牧民融為一體。半年的上山下鄉生活,不僅讓我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物質上也收穫了滿滿的驚喜。特別是年底的分紅,乞今為止是我拿到過錢最多一次。我真不敢相信我能分到那麼多錢,直至我的姐妹兄弟都分到了錢,有得比我還多,我這才相信這是真的!”

“那究竟是多少呢?”敖日新按捺不住好奇心,急切地問道。趙楓狡黠一笑,故作神秘地回答:“保密。”這一小小的插曲,讓氣氛更加活躍起來。

隨後,班長的聲音將我們帶入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他講述的下鄉經歷,生活條件之艱苦,遠超我們的想象。土地貧瘠,靠天吃飯,許多家庭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衣物更是縫縫補補,年復一年。國家的援助如同冬日裡的暖陽,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安慰和希望,但即便如此,生活依然艱難。我們來到這裡,和鄉親們一道早出晚歸,天天忙碌在田間地頭,但無論我們怎麼忙乎,成效很小,地裡的莊稼似乎並沒有因為我們的付出而茁壯成長。作為下鄉知青,雖然我們的身心得到了歷練,但似乎並沒有給這片土地增添光彩,反而給鄉親們帶來了不少負擔。他們不僅為我們的生活而操心,而且深怕我們在精神上受到壓抑和挫折,接受不了這樣的貧窮,嫌棄這個地方,極盡全力的在各個方面給予我們照顧和安慰。鄉親們都把我們當作溫室裡的鮮花來呵護。而他們並未因為這片土地貧瘠,生活的貧窮而氣餒。都說現在比解放前強多啦。他們沒有怨言,日復一日辛勤的勞作著,他們期盼老天賜予他們風調雨順的好日子,希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