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藩他們這幾天絲毫沒有懈怠。

抓緊一切時間製造出了不少檔車。

除了之前在戰鬥中已經使用掉的部分,如今還剩下了五六十架擋車。

將士們鼓足了力氣,奮力推著擋車,如脫韁的野馬般迅速地奔向碼頭那邊。

這些擋車被徑直推到了佈置在碼頭上的各處陣地前方,嚴嚴實實地擋住了敵人的視線。

其他的將士們則齊心協力。

有的扛著八牛弩與炸藥,有的推著帶輪子的大炮,在高大堅固的擋車掩護下往後撤。

雖然撤退的速度比較緩慢,但始終保持著有序的節奏。

敵人看到明軍開始撤退。

頓時興奮得手舞足蹈,無論是更遠處的運輸船隊還是敵人的戰船上,全都爆發出了一片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敵人的戰船迫不及待地加速向著碼頭靠近。

硬川鋼板他們在後方看到這一幕。

內心也是激動萬分,覺得這一次大戰他們已經是勝券在握了。

至於在海面上游弋的明軍那兩艘戰船。

硬川鋼板他們僅僅派出了七八艘戰船,就成功地將明軍的兩艘戰船死死阻攔住,使其根本無法靠近倭寇的船隊。

在這種不利的情形之下。

敵人的戰船氣勢洶洶地持續向前推進,而明軍則不得不且戰且退。

與此同時,炮聲和爆炸聲依然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響徹雲霄。

孫維藩他們此刻已然陷入了極為不利的困境之中。

本身兵力就不佔優勢,既沒有戰馬,也沒有海船。

想要趕緊撤離那也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

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先退入福岡城裡,絞盡腦汁地依靠城牆來進行頑強的防守。

至於究竟能否支撐到援軍及時趕來增援?

這一切就只能完全依靠運氣了。

孫維藩怎麼也沒有想到,他們竟然會如此迅速地陷入生死危急的困境之中。

倘若能夠早一點預料到這種情況,他絕對不會把大部分的兵力都派遣出去。

可是現實中沒有如果。

意外來得太過突然,現在他們只能想方設法繼續堅持下去。

若是擋不住敵人的進攻。

那就只能血戰到底,直至戰死……

……

雙方之間展開了你退我進的激烈交鋒。

經過了長達半個小時緊張而又激烈的追逐之後。

孫維藩帶著大部分將士成功退入了城中。

不過他們並非只是一味地被動防守。

而是利用那些有著三層擋板的擋車,以最快的速度在每一道城門外邊,構建起了臨時防線。

否則那脆弱不堪的城門,根本無法承受敵人猛烈的轟炸。

同時孫維藩緊急命令手下的人。

在城內爭分奪秒地製造擋車。

甚至已經顧不上精心打造,直接仿照後世的路邊廣告牌的樣式。

將厚厚的木板豎立起來,並牢牢地固定住,再用結實的木方將底座緊密地連線起來。

就這樣匆忙製作完成後。

便馬不停蹄地搬到城門外當作臨時的防禦設施。

僅僅在那些木板當中留出幾條狹窄的縫隙,以便讓他們的弩箭能夠從縫隙中射擊出去。

在裡面最靠近城門的地方,又在十萬火急地用沙石構築防線。

明軍這邊忙得不可開交,想盡一切辦法來增強防禦能力。

而此時的敵人已經如洶湧的潮水般湧來,將整個福岡城圍得水洩不通。

一場慘烈至極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