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禮部尚書被貶(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慈烺這一次痛下殺手。
是為了震懾更多不安分的人。
對百姓要有仁慈之心,對敵人要霹靂手段。
有些人就是畏威不畏德。
說白了就是犯賤。
對於這種犯賤的人不下重手不行。
還有就是這次的事情後果很嚴重,必須要嚴懲嚴辦才行。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嚴肅處理,十有八九還會再次發生。
當不公平的事情發生的次數多了。
那麼天武皇帝朱慈烺和大明朝廷,就會逐步失去了公信力。
沒有了公信力的朝廷和皇帝,老百姓還會信任嗎?
到時候只怕又要天下大亂了!
所以這不僅僅是冒名頂替的事情,後續極可能引起一系列更加嚴重的後果。
朱慈烺才會大開殺戒。
用滿地滾落的人頭和鮮血來警醒世人。
敢於跟朝廷作對,那必須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禮部尚書施邦曜,還有兩個禮部侍郎沒有參與此事。
禮部尚書和兩個侍郎之下。
設有司務廳和清吏司。
而清吏司?共有4個,分別是儀制司?,?祠祭司?,?主客司?和?精膳司。
?祠祭司?主管祭祀典禮事務。
?主客司?主管諸蕃(外國)朝貢事務。
?精膳司?主要負責宴饗事務
?儀制司?主管朝廷禮儀、教育及科舉等事務。
儀制司的主官參與了冒名頂替一事。
直接被朱慈烺下令抄家滅族。
且九族之內的所有人全部罷官削職,永不錄用,十代之內不得參加科舉。
所有參與了此事的官吏,還有那些冒名頂替的人也基本上都是類似的處處罰。
除了有很多當事人被處死之外。
其九族之內三代,六代,九代,甚至是10代之內的所有人,全部都不得參加科舉。
朱慈烺就是要殺人誅心。
必須讓他們付出慘重的代價……
……
這一天早朝的時候。
禮部尚書施邦曜當眾請罪:“陛下,臣罪該萬死,請陛下降罪。”
朱慈烺:“各位愛卿覺得此事該怎麼處理?”
文武大臣全都不敢吭聲。
因為朱慈烺並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文武大臣可不敢妄自猜測。
但是朱慈烺既然開口詢問了。
其他的大臣可以不吭聲,作為百官之首的內閣首輔範景文。
在這個時候只能硬著頭皮開口了:“啟稟陛下,按照大明律法,出了這種事情之後,禮部尚書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輕則降職任用,重則罷官削職,貶為平民。”
朱慈烺:“那就依律辦事,禮部尚書和兩位侍郎罷官削職,由範愛卿暫代禮部尚書一職,另大明綜合學府教員朱舜水,入禮部主管儀制司事務,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朱舜水抨擊宋明理學的玄虛學風,以及腐朽的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大力倡導教育實用論。
朱慈烺讓朱舜水入主禮部儀制司。
剛好符合朱舜水的理念,可以發揮他的專長。
其他的文武大臣卻聽得一頭霧水,他們對這個朱舜水一點都不瞭解。
不過朱慈烺已經開口了,其他人也不敢反對。
只是在心裡想著要趕緊去了解一下這個朱舜水。
既然朱舜水受天武皇帝朱慈烺的重視。
將來必然前途無量……
施邦曜:“謝陛下寬恕,老臣謝陛下隆恩。”
朱慈烺只將他們罷官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