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智慧裝置的反饋看,很多功能需要最佳化。就拿飛行車來說,大家希望它更靈活、更安全,能適應各種複雜環境。我覺得這和太空種植以及太空生活的需求有共通之處。我們可以從這些需求出發,找到創新和改進的方向。”

王大力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思考片刻後說:“我在農田用智慧遠端裝置操控無人機機器人耕種,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訊號延遲。在太空環境下,這問題肯定更嚴重。要是能解決訊號傳輸問題,太空種植的遠端操控就能更精準。但太空環境複雜得超乎想象,訊號干擾源眾多,有來自宇宙射線的干擾,有其他飛行器的訊號干擾,還有月球本身特殊環境產生的干擾。要解決訊號傳輸問題,需要從硬體裝置的抗干擾設計,到軟體演算法的最佳化,都進行全面升級,這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這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測試。”

李教授不住點頭:“沒錯沒錯,這訊號問題太關鍵了。還有,在月球上種植,土壤和光照條件與地球大不相同。王師傅,你在耕種中對不同土壤和光照下植物的生長情況肯定很瞭解,快給我們講講。我們需要借鑑你在地球的經驗,來探索月球種植的方法。”

王大力來了興致,雙手比劃著說:“不同作物對土壤要求截然不同。有些喜歡肥沃鬆軟的,像那些葉菜類蔬菜,需要土壤有豐富的養分和良好的透氣性;有些耐貧瘠乾旱,比如仙人掌等耐旱植物。在月球上,雖然月壤成分特殊,但要是能模擬出合適土壤環境,再配上精準光照調控,植物肯定能長得好。我在農田為讓作物長得好,可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過不少辦法。但要在月球上模擬合適的土壤環境,首先得深入研究月壤的成分和特性,然後透過新增合適的礦物質、有機物等,來調整土壤的肥力和結構。而且光照調控也不簡單,月球上的光照強度和時長與地球差異很大,還得考慮到宇宙射線等因素對植物的影響,這都需要重新摸索和實驗。我們要不斷嘗試不同的光照方案,找到最適合植物生長的模式。”

蘇悅思索片刻,眼睛突然一亮,說道:“我倒是有個想法。我們太空飛船生活倉在環境模擬和調控方面有成熟技術,或許能遷移部分技術用於植物培育倉。比如,生活倉裡精準的溫溼度調節系統、空氣迴圈淨化技術,經過改良,也許能滿足植物對生長環境的特殊要求。我們可以根據植物的需求,調整溫溼度的範圍和空氣的成分。而且,我們對太空輻射防護也有一定經驗,能給植物培育倉的防護設計提供參考。另外,在飛行器的空間利用上,我們也有不少心得,說不定能最佳化植物培育倉的佈局,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合理的佈局可以讓植物更好地接受光照和養分供應。”

林悅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興奮地說:“蘇悅,你這想法太妙了!就像瞌睡碰上枕頭——正合適。但將這兩種技術融合,肯定會面臨不少挑戰。比如飛行倉穩定技術主要針對飛行器的動態平衡,而太空種植裝置是靜態的,需要重新調整引數;智慧裝置的精準控制,在太空複雜電磁環境下,訊號干擾可能會讓控制出現偏差。不過,我們背後有著強大的支援力量,共享聯盟集團聯合了科工委國企科研單位、各大院校的頂尖技術團隊,還有共享城科研實驗基地在智慧技術方面的專業分支。就拿解決當前的難題來說,從硬體方面,集團旗下材料科研團隊在新型材料研發上一直處於前沿地位,他們能夠針對太空複雜環境,尤其是強輻射和多訊號干擾的情況,研發出具備超強抗輻射、抗干擾效能的新型複合材料,用於重新設計裝置的外殼。這些材料不僅能有效抵禦宇宙射線對裝置內部精密元件的損害,還能大幅降低各類訊號干擾,保障裝置穩定執行。他們會在實驗室裡進行無數次的實驗,不斷調整材料的配方和結構,直到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在軟體方面,依託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