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使副使羅公明之子的座船,本來也不想對這樣的朝中重臣大動干戈,但是羅克誠是轉運使。朝廷的財權掌於三司使,一路的財權掌於轉運使,一州的財權掌於州判,那可都是朝廷的財神,若是真的幹出循私枉法的事來……
趙匡胤便吩咐那“幹當官”想個法子,搜搜羅克城的那艘船。那勾當官奉詔而去,命一名親事卒扮成逃犯逃到了那艘船上,然後趁機帶人過船搜尋那“逃犯下來”,不想這一來果然在底艙搜到了大量的香料、藥材、皮毛等物,還有一匣寶石和北珠。
回報於大內之後,趙匡胤勃然大怒,他不反對官吏們求財,而且鼓勵他們置地買田,蓄養伎女,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身為官吏循私枉法卻是他不能容忍的。轉運使是負責一路財政的,徵收的稅賦許我都是實物納稅,經關之時由官員抽分納取。大宋出口的主要是陶瓷、絲綢、茶葉,進口的主要是香料、糧食、藥材、皮毛和珠寶。
羅克誠船上所蓄的財物,分明就是納稅抽份時私自截留的入關貨物,若不是武德司的官員無意中發現,只等羅克誠回過了家,再到有司交付了公務,只怕就要把這些財物發賣於店鋪中去,再也沒有證據了。
而且,他的船上還有一匣珠寶,也不知道是用來交結哪些官員的,這北珠和皮毛……,唯有來自北國……如果這不是一樁普通的貪弊走私呢?
前不久,棣州兵馬都監傅廷翰、提轄官莫言受奸細利誘,判逃北國,林州知州、右贊善大夫周渭及時發覺,捉住了傅廷翰,將他押解進京,兩日前才剛剛定罪處決,而提轄莫言卻成功地逃到了北國,迫使他不得不對林州附近的軍事部署做了大幅度的調整。羅克誠是東南東道轉運副使,林州就在他的轄下,如果羅克誠也與北人有所每結……
羅家在朝中是官宦世家,長子羅克誠,在地方上任職,次子並不入仕,也不科考,但是在士子中卻素浮人望,三子在南衙為官,四子在禁軍為將,再加上兩個女兒嫁的也都是朝中官員,羅家的勢力可謂盤根錯節,雖不顯山露水,卻是不容小覷。
這樣一個顯赫的家族,按理說沒有理由甘冒奇險與北人往來,但是既有跡象,又有傅廷翰、莫言前車之鑑,趙匡胤卻也不敢大意,立即下旨將羅克誠拘押至御史獄進行調查,同時吩咐皇城司嚴密監控羅公明一切行為。
羅公明是管理朝廷財政的高官,他的兒子管理東南東路財政,如今兒子不但涉嫌貪汙,而且還有與北人私通的跡象,羅公明的地位立即變得尷尬起來。羅克誠被拘至御史獄當天,羅公明就上表告病,閉門休養了,有些交情深厚的官場同僚深信這是一場冤獄,不避嫌疑趕來探望,羅老頭兒大門緊閉,一個不見,讓他們俱都吃了閉門羹回去。
一時風言***傳開,整個朝廷震動……楊浩對此一無所知。他這兩天忙得很,連“如雪坊……都難得去上一趟。趙光義請了聖旨回來,各處望火樓、消防鋪兒開始建造,從開封府中選拔抽調官吏、從廂軍中選拔年輕力壯、手腳靈活者充任鋪兵,購買、建造斧鋸繩索、水囊、水車,這些事他都要操勞。
而且程德玄那裡也碰到了釘子戶,那些不肯拆毀違章建築的都是達官貴人,程德玄也不傻,百姓罵聲再大,他只要討好了上官,一樣春風得意,前程似錦,得罪了這些達官貴人可就沒有他的好果子吃了,他立即從拆遷急先鋒變成了縮頭烏龜,每天跟在楊浩屁股後面吐苦水、訴冤屈,拆遷進度為之停止。
楊浩卻不管那些,得罪的朝官兒越多他越安全,他才不怕那些達官貴人有不少可以直達天聽,會說他的壞話。壞話說的越多,懸在他頭頂上的刀把子就越軟,他還求之不得呢口當下楊浩就興沖沖地捧著趙光義請回來的聖旨,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了。
那些達官貴人們其實不太在意那些違建、擴建佔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