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舍人張泊本不信佛,但是投皇帝之所好。每回見到李煜都與他大談佛法,因此便一躍成為他身邊的寵臣,濟身顯宦之列。有此人為表率,朝中文武都一窩蜂的都信起佛來。
江南佛寺本就眾多,李煜又下詔在金陵城南的牛頭山上造佛寺千餘間,宮禁中為此捐資鉅萬,甚至就連宮苑中也建起了一座靜德寺,一時間僅金陵城內的僧徒多達近十萬人。這些僧人不耕不織,坐糜錢糧,簾藏告磐,便去駿錄百姓,弄得民怨***。
要知道出家人是不用繳賦稅、服兵役、出猛役的,所以在勞動力短缺的古代,朝廷一般都會嚴格限制僧人的數量,否則出家人太多,國家的財力、物力就會大受損失,後周的世宗皇帝柴榮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大興滅佛之舉,毀佛寺三萬多處,讓數十萬僧人還俗種田。而李煜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但取消了對出家進行稽核的“普度”制度,而且因為他是佛教信徒。還以皇帝身份親自出面同道教爭奪信徒,規定如果道士願意改行信佛,官府便賞黃金二兩。
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於是真和尚假禿驢滿山遍野。其中許多謀的不過是利益。比如說,有人掛靠到佛寺之下,其實只是寄名弟子,但是家中產業都成了佛田。朝廷一文錢的賦稅都拿不到。又有人假意先去做道士,度諜一到手就改行做和尚,趁機領取朝廷的賞賜。
也子得李煜父祖兩代留下的家底殷實,才禁得起他這麼折騰,唐國今日國力衰退至此,軍心民心煥散,與此不與關係。當不勞而食的僧人越來越多,僅靠百姓供奉的香油錢無法支撐這麼多的寺院存續時,李煜竟下旨僧侶由朝廷供養,這筆支出不十的耗費竟比朝廷的軍費支出還要多出數倍。
因此一來,江南佞佛之風更盛。出家人比比皆是,就算是比丘尼的女庵也是不下百餘座,男想要進入女庵本就不太容易,何況還要在諸多女尼中尋找特定的一個人,壁宿又不能讓住持把庵中所有年輕貌美的尼姑都喚出來給他瞧瞧,是以找了兩天,都沒有那個妙齡女尼的訊息,反被多次被一些老尼把他當成偷香竊玉的淫賊給打將出來。
壁宿靈機一動。乾脆換了女裝。假裝上香禮佛,如此一來,對各家尼庵便能登堂入室,再不受人阻攔了,壁宿反正閒著沒事。便鍥而不捨地沿著一家家尼庵尋找了下去。一般來說,尼庵的規模和女尼的數目比起寺院來要小的多,但是要想看盡一家尼庵所有的尼姑卻不容易,唯有在大殿做功課時,所有的僧侶才會集中出現,因此壁宿每到一處尼庵,都要耐心掛到尼姑們禮佛頌經做功課。
這一天到了靜心庵也不例外;他上了香,施了香油錢,就在庵中磨磨蹭蹭的一直等到尼姑們在大殿上做功課,壁宿站在殿外向裡面逡巡了幾遍,仍是不見那位讓他夢寐不忘的女尼,不禁嘆息一聲離開了大殿,走出二進院落,壁宿正欲抽身離去,無意間一回頭,忽見一角錨衣閃過黃色的佛牆,進了一處偏院。
壁宿心中翟然一動,所有女尼如今都在殿中唸經,這個女尼為何卻不在殿裡?他下意識地追了上去,就見一個女尼挑著兩擔水。正姍姍轉過寺庵一角。肥大的瑙衣,難掩她那纖如新月的嬌軀,只看了那背影一眼。壁宿就兩眼發直:“是她。是她!蒼天不負有心人,竟真的叫我找到了。”
當下壁宿如中邪魅,雙腳不由自主地移動著,就自後面追了上
這些日子楊浩時常出入皇宮大內,已成後宮中的常客。往來的多了,總不好常對李煜露出不恭嘴臉。他的態度便漸漸客氣起來,李煜見之大喜,只道自己的熱誠感召。讓這狷狂無禮的宋國使節也對自己起了崇敬之意,對他招待的更是殷勤。
彼時飲宴的風氣,必有歌舞相伴,昏娘是唐宮歌舞班中的翹首,自然每次飲宴都要在場。
官娘本是江南採蓮女,十六歲被選入宮。其母本是波斯大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