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
。
!#
第二三三章 四輪驅動
萍鄉至九江一路都能通船,所以只花兩天時間就抵達了南京,巧合的是楚豫艦靠港時,四艘懸掛著義大利旗幟的遠洋輪和一艘奧地利客輪居然也同時抵達了南京港,帶隊的居然是去年年底去德國接收第二批採購裝置的劉慶恩。
他現在已經是湖北公司技術總長,負責全廠技術部門的管理、研發和裝置採購、此次赴歐洲除了帶回向德國採購的最後一萬支12式步槍和24門105毫米榴彈炮外,主要都是第二批採購的裝置和機床,與單純的武器採購相比,在楊秋引導下湖北和重慶的目光已經放在了加強技術裝置上。
剛踏上國土就見到楊秋,劉慶恩也格外高興,拿出清單聲音臉色漲紅:“德國這邊一共是371臺,奧匈交付了110臺,都是我們急需的各類機床,鍛壓機和軋鋼機這些東西,另外我還從比利時和瑞典採購了二十幾臺二手貨,其中有一整套他們淘汰的軟鋼加工裝置,這玩意花了我二十萬呢!對了,參觀斯柯達時他們正好有兩臺兩千噸油壓機要淘汰,我就買下來了,機器是舊了些,但我親自測試可以使用,還買了幾門不同口徑的廢炮,雖然是廢的但我覺得可以拿來研究借鑑,何況也不貴。”
劉慶恩絮絮叨叨像個老太婆。也難怪他如此激動,他這次代表湖北工業公司出去後,負責接待的克虜伯規格很高,主要就因為楊秋接連拿出了很多新技術引起了克虜伯的注意,尤其是最近的新式迫擊炮技術和75小姐兩項技術,連克虜伯幾位總工程師都認為是劃時代的炮兵技術,所以特意提高了接待規格,還全程安排了翻譯,並首次開放了很多核心廠區讓他參觀。
最後還聯絡歐洲三雄之一的斯柯達工業聯合體讓他參觀,所以他至今還沒從興奮中恢復過來,加上楊秋答應過如果有什麼好東西可以匯款買下來,所以幾乎是看上什麼就買什麼,為此張文景不得不多次給他匯款,總額達到了150萬美元,要不是楊秋支援他都要破口罵人了,但卻讓他更對楊秋支援工業的決心更加佩服,更堅定了要幫楊秋和中國建設一個建設世界級工業聯合體的夢想。
“在往上走不了萬噸輪所以只能先卸在這裡,我已經和苗姑娘聯絡安排好了,她會盡快派江輪來轉運,最遲一個月這些東西就能運回漢陽和重慶。”劉慶恩說完後,忽然掃了眼徐秀鈞等人,避開後悄悄指了指那艘客輪,壓低聲音:“船上是第三批一共161人,都是因為資助和幫助過捷克叛軍被奧匈警察逮捕的,大部分都是捷克人,那些警察和看守向我保證說裡面六成都是以前斯柯達公司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從重型大炮到汽車都有!就是價格貴了些,光買通那些警察和官員就花了30萬美元,再把他們家人蒐羅起來又花了10萬,都夠採購十幾臺機床了。”
六成都是斯柯達的設計師和工程師?!
楊秋眼睛都亮了,和幾船的機器裝置相比,這才是真正寶貴的東西,要知道斯柯達可是目前歐洲三大工業聯合體之一,某些方面比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公司還強!別說幾十萬,幾百萬都值了。“辦得好!注意保護他們的安全,別一窩蜂全部囤積在我們湖北,重慶那邊也勻一些過去,生活上無論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供,但必須為我們服務,此外監管也要繼續加強!人手不夠就去找蕭司令,這些人逃走一個都是大損失。”…;
劉慶恩連連點頭。經過此次參觀,他終於明白什麼叫大工業了,尤其是工人近十萬的克虜伯,萊茵金屬和斯柯達這類超級企業給他印象太深了,但他也知道國內目前要達到這種規模根本不可能,因為這已經不僅僅是資金問題,所以別看剛才嘴上說得輕鬆,其實心裡不知道多看重這批技術員,有了他們湖北和重慶的根基才能更紮實。
旁邊徐秀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