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陸軍後,瀨戶內海附近的日本陸航幾乎全動員起來。不到一小時,就雲集起四百架九七陸戰、隼式和零戰,連海軍吳鎮守府也調集了38架零戰迎戰。
上午十一點三十分,當吳鎮守府的海軍零戰抵達德山上空,高志航率領的111中隊同時鑽入豐後水道。
“保護轟炸機!輕騎兵大隊。。。。。。跟我上!”
幾乎是一發現日機,保護111中隊的78架殲八“天權”就分批從高空俯衝下來。作為空軍的新銳戰鬥機,“天權”已經參加了多場戰鬥,卻因“雙電”表現太出色,加上裝備時間短,所以並沒有太出彩的表現。但作為一款類似大名鼎鼎的p51野馬戰鬥機的制空戰鬥機,“天權”從研製開始,就是以奪取制空權為目標的,所以無論是速度還是能力,均不亞於雙電,高空效能還要更好。唯一不足,是層流翼限制了使用大口徑機炮,所以只安裝了六挺12。7毫米機槍。
特魯克大空戰的一幕再次出現,使用一域多層四四新戰術的“天權”很快就擊潰日機,為111中隊隔離出轟炸通道。“鐵錘呼叫輕騎兵,鐵錘呼叫輕騎兵,幫我掩護三分鐘!”
“輕騎兵明白,輕騎兵明白。”
高志航呼叫戰鬥機掩護後,率領僚機先加速向德山衝去。德山的日軍高炮數量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小口徑高炮,爬升到6000米後,這類火力已經無法威脅轟炸機,只有75和105毫米兩種口徑的高炮有威脅。不過這兩種高炮數量很少,面對區區8架分散編隊的轟炸機,幾乎沒有任何威力。
“準備。。。。。。投彈!”
彈艙門開啟後,氣流讓轟炸機劇烈晃動起來,高志航和戰友努力穩住飛機,下達了投彈命令。“一號離艙!開始追蹤。。。。。。。”無線電導航員趴在機頭轟炸瞄準具前,一邊大聲反饋炸彈離機的訊息,一邊注視著炸彈尾部的紅色訊號燈,用無線電搖桿操控著被命名為25號彈的無線電制導鑽地彈。
25號無線電鑽地彈,其實就是在塔什干大出風頭的20號鑽地彈和突襲佐世保時使用的“滾雷”無線電制導炸彈的結合體。也是用繳獲的蘇制203毫米炮管改裝而成,頭部是尖銳的特殊鎢合金彈頭,尾部加裝“滾雷”的無線電制導控制部件。炸彈全重3370公斤,最大投放高度6500米。距離4000米,命中半徑20米。理論最大可以穿透30米土層或6米堅固混凝土工事,轟七轟炸機每次可以攜帶一枚。
為確保命中,此次採用了雙機同時對一個目標轟炸的戰術。兩架轟炸機砸空中相距1500米,每一組的兩枚炸彈尾部訊號燈和無線電頻率均不相同,最大程度確保不會互相干擾。
大約二十秒鐘後,兩枚炸彈幾乎同時鑽入被標明的126號和127號方格內。
在山本五十六和日本海軍眼中,即使用大和號主炮穿甲彈都無法擊穿的土層和混凝土層卻讓他們失望了,兩枚25號彈幾乎毫不費力就鑽透了掩體層。一枚深入到儲存著十萬噸航空汽油的油庫內爆炸,另一枚衝入消防抽水機室爆炸。
從天空看去。炸彈鑽入土層後,噴發出兩團青煙,然後沉悶了大約三到五秒鐘,瞄準具和機載攝像槍的鏡頭就劇烈扭曲變形。那一瞬間,整個大地都猛烈顫動,地表如波浪般起伏不定,樹木和岩石彷彿翻轉了過來!低矮的山包如噴發前的火山般,先是快速隆起,然後泥土和石塊被膨脹拱起的熱浪掀翻。衝上十五公里高的天空!形成一道灰褐色的泥龍。不等泥龍擴散,一團團、一股股、一叢叢的燃燒油柱從地下噴湧而出,看上去就像數百口油井同時被點燃爆炸。這些火柱裹挾著爆炸衝擊波,又迅速向四周擴散。最終形成一個直徑三公里粗的煙霧氣團。呼嘯的衝擊波,緊貼地表向四周擴散,將海港和旁邊居民區的建築全部推到,湧出的重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