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也是連連搖頭,心裡更是把盧金列為了頭號大敵。

劉明詔對此深有同感,盧金真的很難纏。東哈薩克合圍戰中,看穿巴爾喀什湖登陸,差點讓空降兵全軍覆沒,然後又率一幫殘兵擋住第1裝甲師兩天兩夜的狂攻,最後還逃之夭夭,讓楚南吃了個不大不小的虧。熱茲卡茲甘戰役中,利用冰雪消融河水暴漲的機會,突然偷襲阿克德姆山高地,以弱勢兵力硬生生擋住龍雲主力40個師整整半個月。要不是朱可夫敗得太快,被卓凡打穿他的側翼,也不可能鑄就熱茲卡茲甘的傳奇。在最後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包圍戰中,他率殘部堅守整整31天,在山窮水盡下還能帶西伯利亞集團軍突圍而去,展示出超強的防守和戰場預測能力。

即使這次,也是因為基爾波諾斯沒能守住高原通道,最後斯大林和被鐵木辛哥相繼指揮,才功虧一簣。可以很嚴肅的說,到目前為止,盧金的敗仗全是因為友軍的錯誤而導致的,他自己還沒犯過任何過錯。現在也是,因為按照常理,他既然主動斷後,就應該跟在鐵木辛哥後面,但他卻突然向西去匯合弗拉索夫,一下子就抓住了劉明詔的最大破綻。

這個破綻,就是烏拉爾的特殊地形。

因為遠古時期的冰川沉降,烏拉爾地區的地形很特殊,中央是險峻的烏拉爾山,寬闊的烏拉爾河又將高原劈成兩半,其間湖泊眾多、河川蜿蜒,加之植被覆蓋率極高。所以烏拉爾很像一個低矮的巴蜀盆地。冰川沉降效應,孕育了富饒的伊希姆平原和圖蘭平原,但也帶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由東往西進入烏拉爾高原的路很少。從庫爾幹到阿克糾賓斯克,數百公里長的平原和高原接壤邊界上,能供部隊運動的路只有聊聊幾條,能讓重灌部隊通行的路更是少之又少。這還是夏季,要是進入冬季,就只剩鐵路和航空,其餘通道根本別想走。

當年國防軍能把沙俄烏拉爾洗劫一空。是因為當時部隊就在裡面,不需要翻山越嶺。否則,尼古拉二世只要派幾十萬農民軍,就能把由東往西進攻的任何部隊絞死在通道口。即使二十年來蘇聯政府努力修建鐵路,目前也只有5個可供重灌部隊進出的通道。由北至南分別是秋明、庫爾幹、特羅伊茨克、卡雷塔爾和奧爾斯克,其中秋明通道已經被證實不適合,因為秋明至葉卡捷琳娜堡的鐵路很長一段都在山區,蘇軍可以輕易地實施破壞。而且進入烏拉爾地區後,也不容易打。因為這裡和中亞有著本質區別。中亞地區的哈薩克等民族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傳統,又因沙俄的移民壓制和蘇聯時期的大饑荒、消滅富農和傳統牧民,興辦集體化農場等錯誤,所以對莫斯科懷有普遍的敵視心理。能輕易把他們煽動起來。但烏拉爾是俄斯拉夫雙頭鷹的象徵,數百年的統治不僅讓這裡成為輻射東方的大本營,還是真正地斯拉夫文化圈。

可別小看文化圈這個東西,它不僅意味著這裡的人都是真正意義上的俄國人。還意味著部隊一旦進入,就是與中亞截然不同的長期游擊戰和消耗戰。楊秋和總參謀部對此都心知肚明,所以才要求不惜代價在烏拉爾外圍消耗敵人。還要求必須控制兩到三個進入烏拉爾的關鍵山口,確保不被堵在高原外面。

距離科斯塔奈最近的出入通道,就是西北的特羅伊茨克和西面的卡雷塔爾。前者的後面就是烏拉爾重鎮車里雅賓斯克,有8萬蘇軍駐守,還要先吃掉羅科索夫斯基的莫斯科中央集團軍,所以幾乎沒有速戰速決的希望。後者本來是十拿九穩,但盧金突然的向西,一下子就帶來了變數。

加上昨晚去支援的部隊,王文善的兵力滿打滿算也只有4個師,這點兵力對付弗拉索夫的24集團軍足夠,但加上盧金的十萬人馬,就擋不住了。如果被盧金先一步搶佔卡雷塔爾,以他的防守能力,再要強攻損失肯定會很大很大。但如果放棄圍剿,讓王文善掉頭先一步奪取卡爾塔雷,那麼弗拉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