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可笑,這份報告居然是華爾街美亞協會用兩年時間完成的,反而他自己花盡了心思也沒找到幾份較為詳盡的清政府關於全國工商和經濟的調查報告。

慕容翰帶起了眼鏡,文秀的臉頰上有些潤紅,看得出第一次參加這種全國核心會議讓他非常激動,介紹道:“炳麟先生已經就各類議題和北洋、民黨達成了一致,除了讓統一黨加入聯合執政還需要您今天定下來外,其餘議題都已經談妥。”

任何重要談判等首腦出場幾乎都已經完成,後續無非就是個公告而已。此次也毫無例外,在所有議題實際上已經完成就等簽字生效時,楊秋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未來。

他的心思甚至已經越過了統一戰爭,開始轉向戰後的國家和經濟重建上。

這份報告給了他國家經濟形勢的大致概念,報告中美國認為中國經濟總量可以佔到世界的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之間,雖然絕大多數都是原材料出口,但1910年收入依然達到了3。35億兩白銀,摺合成銀洋或者日元是5億左右。這個收入水平與日本相當,但人口卻是日本的九倍。雖然這個統計裡有個很大問題,那就是苛捐雜稅和厘金較多,不過從最早的三省來看,釐改稅減少了中間環節的盤剝後實際稅收應該可以持平或者超出一些,此外由於庚子年賠款導致海關絕大部分由英法等國把持,無法自主關稅定價,所以根據美國估算,關稅被統一定在5%後,光這點每年要流逝至少1億兩之巨。

如果加上這筆錢那麼年財政收入應該可以達到4。5億兩,約合也就是6。8億銀洋或者西南民元,摺合美元大約為3。4億,考慮到國土、人口和需要支付的《辛丑條約》賠款,人均。。。。。。基本上可以算“非洲”水平。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串數字那麼美亞協會估計早就打退堂鼓了,人口和資源利用率是這份報告中反覆提到的兩個詞。按照華爾街的計算方法,4。5億人口每人增加1元收入或消費,就意味國家將增加6千萬左右的財政收入,同樣中國目前的資源資源利用率也僅僅是美國的10%左右,按照美國的演算法每增長10%,國家財政就收入將增加一倍。

所以美亞協會認為遠東有著巨大的潛力可挖,按照人口和各類資料分析,如果能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採用更為合理和科學的手段發展工商業,同時促進農業發展的話,年增長率將遠遠超過美國(基數低,增長比利會顯得很高)。當然華爾街這麼積極也是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對他們來說,中國國民購買力的增強意味著可以出售更多商品,甚至還樂觀認為,如果十年內中國每人消費10美元美國商品,那也450億美元!相當於目前美國國民產值1。3倍!這還沒算十年內的人口增長率!所以華爾街是最積極鼓吹世界各國承認民國政府的組織,只可惜目前的美國還屬於絕對的畸形侏儒,在遠東的話語權甚至不如日本和比利時這等小國家,眼瞅著人家大把大把撈銀子沒點怨氣是不可能的,所以當楊秋強勢崛起並逐步開放西南一億人口的大市場後,可想而知鼓舞了多少美國商人。…;

漢格爾給楊秋這份東西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想勸說他進行更積極的經濟改革,開放更多的市場以換取貸款。然而在楊秋看來美國的想法有些太激進,就算他能統一國家,想要拿回全部關稅自主權也是很難的,因為這涉及到世界頭號強國,也是保守之風最盛行的英國的利益,所以最多隻能拿回對英國損失不大的北方和西南關稅,重要的佔據了全國近一半的東南關稅短期內是看不到自主定價的可能。

不過他還是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自己肩膀上足以壓垮任何人的責任!平行世界裡辛亥年中國經濟佔世界9%左右,新中國成立時卻下降到不足1。5%,辛亥年人口是4。5億,新中國成立之初依然是4。5億,三十八年時間內經濟人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