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大北部沿海。我們借海軍護航艦隊需要為由,去年已經在美國買了3艘運煤船,護航艦隊會在他們抵達後立刻保護加煤船前往補充燃煤。然後船隊就散開,懸掛中立國旗幟各自沿加拿大和美國一側前往南美。並在巴西匯合。”…;

望著方瑞畫出的這條線。薩鎮冰臉色很難看,說道:“我在英國學操艦時。導師就對我們說過。若無必要決不能在冬季進入格林蘭北冰洋。那裡的2月到5月間天天都是暴風惡急、天寒地凍還是小事,最危險就是大大小小的冰山,這些冰山水面上看起來比桌子大不了多少,但水下往往就是千米寬,裝上去就是船毀人亡!前些年那麼大一艘郵輪,遠離航線都撞沉了!所以這條路不好走啊。。。。。。。。”

他說到最後嘆了口氣,讓眾人感覺心頭愈發沉甸。程壁光是海軍裡少有進行過環球航行的艦長,也補充道:“薩總長說的不錯,英國人管這條航線叫北冰洋航線,平時他們都很少走,只是近兩年為了支援俄國才有船隻來往。俄國列寧上臺後這條航線就中斷了,就算不中斷2月起這條航線也基本斷航,要等5月初才能恢復。過了格林蘭後是戴維斯海峽,這裡更常年看不到幾艘船。但要是能順利抵達這裡,南下就基本不會遇上麻煩。美國和加拿大巡邏艦尋常很少攔截中立國船隻,巴西、智利都能補充燃煤,我們還可借訓練之名攜帶運煤船去接應,怕就怕。。。。。。橫穿時遇上麻煩。”

“想太多也沒用。秉文他們已經給王正廷發了電報,克虜伯、萊茵金屬、蔡司還m這些公司都已經答應交易,資料、圖紙和裝置都在運往羅斯托克途中,購買的船隻也都在那裡了。”楊秋何嘗不知道困難,二戰的北冰洋航線不知葬送了多少英烈,但開弓就沒有回頭箭。

望著地圖,起身走到視窗:“我和陳果夫去巴黎,至於他們。。。。。。看老天爺給不給這個國家復興的希望了!”

第四七五章 怒海(二)

2月17日,大雪。

瓦爾納明德,羅斯托克市以北30公里外的一座小海港。沒有漢堡的繁華,也沒有基爾港得天獨厚的條件,雖然十三世紀這裡就已經通航,但如果不是因為有每週一班越洋輪渡火車,或許連德國人自己都不會關注這裡。

北風裹挾著漫天飛雪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席捲而下,讓失敗動盪處於內戰邊緣的德國愈加冰寒。人們的目光全都集中到數百公里外的巴黎,那裡有無數牙尖利嘴試圖從德國身上咬一塊肉下來。人們一邊忍受著飢餓和嚴寒,一邊默默等待著結果,卻渾然沒注意這個戰爭開始後因為輪渡停止,逐漸衰敗的小港的變化。

通往荷蘭、丹麥等國的道路已經被協約監管,斯卡格拉克海峽的德國水雷陣幫助不少德國富人輕鬆越過波羅的海逃亡瑞典和挪威。克虜伯等大公司也開始向外轉移資產、著名的飛機設計師安東尼…福克乾脆用火車走私帶大批裝置和飛機回荷蘭。英法其實知道這些事,但除了法國和比利時天天抗議外,英美卻都睜隻眼閉隻眼,只為不過分削弱德國,確保所謂的大陸平衡。

有這樣一群人,也在利用這種混亂動盪根本沒人管的季節,為心中的理想!為國家未來!挑戰嚴寒和生死極限。

猛烈地暴風雪提供了最佳掩護,放慢速度的火車沒有如往常進站前那樣鳴響汽笛,而是緩緩地低速滑入海港唯一一個造船廠碼頭。碼頭上,來自中國廣西的海軍赴德學員,海軍准尉陳雨秋頂著風雪揮動兩色指揮旗引導火車。自小在熱帶長大的他原本很不習慣這種天氣,剛抵達德國時還因此重病差點送命,最終在戰友的幫助下不僅熬過最艱難的第一個冬天,還完成全部學業,最終隨德國驅逐艦參加了日德蘭海戰。那場驚心動魄的海戰讓他和每位戰友都明白一個道理,光有熱血和激情是無法改變國家命運的。必須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