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士兵被突然從天而降的炮彈炸得損失慘重,不得不大幅後撤,這讓正惱怒宣戰延誤導致國際輿論被動的斯大林欣喜若狂。

對蘇聯來說,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會戰。歐洲的局勢正處於微妙時刻,德軍在波蘭之後遲遲沒有表現出新的戰略方向。讓斯大林很擔心德國會趁機進攻蘇聯。所以此戰他是不能輸的,一旦輸掉就意味著歐洲方向會出現巨大地實力真空,也意味著英法用蘇聯牽制德國想法將隨著蘇軍失敗漸漸失去興趣。所以斯大林的命令很簡單,進攻!進攻!全力以赴的進攻!在這樣的思想下,庫利克幾乎是不計代價的發起一**猛攻。

與之相反的是,徐樹錚領銜的西北戰區哈薩克方面軍卻採用了截然相反的戰術。即使掌握了制空權,也沒有貿然地發動反攻。只是利用空軍配合一線部隊不斷地狙擊和消耗蘇軍力量,還採用堅清壁野的手段,以塞米巴拉金斯克…卡拉庫姆要塞(阿亞古茲)…阿克鬥卡這條中軸線為準,將西面的數百個城鎮全部撤空。物資燒燬,鐵路和公路挖斷,以此延緩蘇軍的進攻腳步,誘使蘇軍投入更多部隊,為反攻爭取時間和機會。 當然,空軍也不會因為故意減小戰術行動而放棄進攻,反而從第二天起,集中1千3百架轟五,分別對巴爾瑙爾、卡拉幹達、塔拉茲、突厥斯坦、塔什干、杜尚別、赫拉特、馬什哈德等蘇軍戰略要地發動連續的大轟炸。

同時。為減小西北壓力,波斯灣集團軍和阿富汗集團軍也同時向庫姆和赫拉特發起最猛烈的進攻。在戰爭進入第五天後,波斯灣集團軍的60架轟七轟炸機還首次出擊,轟炸了被譽為高加索南大門的大不里士和馬什哈德。並炸斷了高加索鐵路和馬什哈德至德黑蘭鐵路。

但空軍的侷限性還是在這輪進攻中逐步顯露出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於東哈薩克和中亞等地缺乏大中型城市,無法利用城市導航,而且還缺乏無線電導航基站。所以夜晚轟炸的精度很低。這個缺點被蘇軍迅速利用,頻繁的利用夜晚實施進攻和轉移,不斷扯動國防軍的防線。而在白天。由於西北司令部需要故意引誘蘇軍深入,所以也沒有投入全部的空中力量,一直採用小規模支援的方式幫助地面部隊。

戰鬥,進行的異常膠著,每一個陣地都需要反覆的爭奪。雖然一線將士並不知道整個會戰計劃,但他們依然忠誠的履行著保家衛國寸土必爭的神聖職責。每一處的陣地,他們都要讓蘇軍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代價!而在巴爾喀什湖南端的次戰場,由於艾套山這個天然防線,蘇軍的進展反而不如東哈薩克順利,到第五天也才推進了不足50公里。為儘快開啟局面並向阿拉木圖施壓,防止國防軍將預備隊調往東哈薩克,在庫利克的嚴令下,駐紮在塔什干和突厥斯坦的10個師在戰爭爆發後第四天開始馳援南線。與此同時,斯大林為增加勝利籌碼,也再次從車里雅賓斯克等地抽調20個陸軍師,其中有8個師都是剛組建還沒完成訓練的。還抽調1千2百架飛機和630輛坦克繼續增兵東哈薩克,甚至還將沒組建完的4個t34坦克團也從斯大林格勒運過去,爭取在對手反擊前徹底佔領東哈薩克。

莫斯科的支援和決心到第九天終於收到開戰以來最大的好訊息,庫利克和朱可夫的三個集團軍經過三天三夜的苦戰,終於在國防軍第五軍第22步兵師主動後撤下,佔領了額爾齊斯河上的多隆,完成了對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合圍,將龍雲的第五軍包圍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至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的卡爾巴山地區,切斷了其和卡拉庫姆要塞的聯絡。

另外兩路的蘇軍也在一天後終於越過巴卡納斯河,並與第二天抵達了卡拉庫姆要塞西面最重要的屏障阿亞古茲河,蘇軍前鋒距離東哈薩克心臟僅有三十五公里。而南線此時也傳來重大訊息,在烏茲別克後續10個師相繼投入後,蘇軍付出了5萬死傷的代價,終於攻克艾套山防線中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