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站,這樣只要塞班的飛機一起飛,就能迅速告知關島提前準備。
潛艇的任務,就是在主力抵達前保護羅塔島並監視從日艦,防止他們炮擊縱深狹窄的島嶼。蛟232號是黑鯊魚級的33號艦,酷似xxi級u型艇,通體採用黑色塗裝,雙殼船體,雪茄狀流線外形。艦員60人,取消了各國通用的甲板炮,只安裝兩座低阻雙聯25毫米炮塔。水上1700噸(水下2300噸)、水上最高航速18節(水下17節),最大續航力水上13000海里/10節(水下300海里/5節),六具魚雷發射管全部在艦艏(備彈24枚),安裝有一部對海雷達和一部對空雷達(有效距離均為10公里),還有一部主動聲納(有效距離4100米)和一部被動聲納,電池、靜航電動馬達和發動機減震橡皮筏技術均來自戰前的德國,並由國內改進後自行生產。
黑鯊魚是海軍最新的主力潛艇,也是首款採用模組化建造的潛艇。全艦分十個部分。可由分散在全國製造,透過鐵路或海運在船廠最後組裝,平均每艘建造週期為七個月,船臺佔用時間僅需81天。1936年定型,但海軍用了兩年時間才完成各家工廠和零配件標準化的整合,所以正式大批次製造到1938年初才啟動。首批訂單48艘,已交付36艘,開戰後追加了160艘的訂單。
以通氣管向東北行駛10海里後,艦長下令關閉發動機。雖然德國減震消音技術很好。但發動機的自身噪音還是會影響聲納。“升起雷達搜尋海面,釋放通訊浮標,聲納!注意警戒。”艦長將潛望鏡交給大副繼續監視後,走向聲納室。聲納室是艇內最重要的地方。全部由隔音材料建造,裡面除了密碼機、聲納操作檯外,還有海空雷達操作檯。正因為都是機密裝置,所以聲納長是艦內唯一一名可以公開佩戴手槍的軍官。連吃住都在這裡。
雷達剛升出指揮塔開機,操作雷達計程車官就驚撥出來:“長官!快看!”聽到聲音,剛到門口的艦長也被雷達螢幕上的光點嚇了一跳。立刻叫喊起來:“快,計算距離,報告目標數量!”
“1到6號發射管加壓!電池加熱(二戰時期的電動魚雷發射前需要先為電池加熱),通氣管收回,檢查艙門,一分鐘下潛準備。”
“準備發電報。”
“開啟戰鬥燈!左舵7度、準備戰鬥。”
“1、2、3。。。。。。。報告,已發現12個目標,方位012、距離6500米,速度25節,預計三分鐘後進入目視距離!我聽到了,聲納捕捉到目標。老天呀,這幫傢伙在吹嗩吶嗎?”雷達兵剛彙報完探測引數,聽聲員就差點想摘掉耳機。這不能怪他,日本海軍完全沒有反潛意識,發動機沒做任何減震消音處理,哪像國內,連國民警衛隊的巡邏護衛艦都恨不能在發動下面裝減震彈簧。
“保持潛望鏡深度、艦艏水平,全體安靜!聲納,提供座標和速度。”
“4500米。。。。。。進入目視距離!”聲吶長彙報進入目視距離的同時,幾個黑點就躍入了潛望鏡內。蛟232號遭遇的正是從塞班出發的日軍第五艦隊,由於中國海軍潛艇活動頻繁,接連有數艘艦船被擊沉,所以離開錨地後近藤信竹就下令保持25節的最低速度,還連續進行數次大z字變向。
艦長很小心的操作潛望鏡,因為日本海軍的夜戰能力非常出眾,尤其是傳說中的“貓眼”。至今海軍情報部門都不知道“貓眼”有多少,加上日本海軍內部一直誇讚有佳,久而久之就成為水兵中最神秘最熱門的話題。據說能成為“貓眼”的瞭望員都有極佳眼力,能在沒有月光的深夜發現十公里外的艦船,據說他們每天都要進行特殊的訓練,還要吃各式各樣的動物眼珠滋補。。。。。。。
吃啥補啥嘛,反正普通水兵是這樣認為的。
“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