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城市醫療大改革(第2/3頁)
章節報錯
列具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在醫療資源最佳化配置方面,建議建立分級診療體系,明確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引導患者有序就醫;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尤其是中醫服務能力,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設立中醫科室,配備中醫專業人才和裝置。
在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方面,提出在綜合醫院增加中醫科室的規模和床位,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服務;加強中醫人才培養,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培養一批中西醫結合的複合型人才;設立中醫專項科研基金,支援中醫科研專案,推動中醫創新發展。
在提高市民健康意識和中醫認知度方面,計劃開展大規模的中醫科普宣傳活動,透過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組織中醫專家深入社群、學校、企事業單位開展義診和健康講座,提高市民對中醫的信任和認可。
方案提交給市政府後,引起了高度重視。市政府組織了相關部門和專家對方案進行了論證和評估,最終決定採納其中的大部分建議,並將林羽和蘇瑤納入醫療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具體改革措施的實施和推進。
改革工作正式啟動,林羽和蘇瑤成為了這場改革的先鋒。他們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各項工作中,組織召開會議,協調各方資源,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
首先,他們著手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林羽親自前往各大醫院,與醫院領導和醫護人員溝通,講解分級診療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醫院擔心患者流失,影響醫院的經濟效益。
“林院長,我們理解分級診療的意義,但這對我們醫院的業務量肯定有影響,我們也有生存壓力啊。”一家大醫院的院長面露難色地說道。
林羽耐心地解釋道:“院長,分級診療並不是要削弱大醫院,而是讓醫療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大醫院可以集中精力處理疑難重症,提高醫療質量,同時也能減輕醫院的壓力。而且,透過與基層醫療機構的合作,還能拓展服務範圍,實現共贏。”
經過多次溝通和協商,各大醫院逐漸認識到分級診療的長遠利益,開始積極配合改革工作。林羽和蘇瑤還組織建立了遠端醫療平臺,實現了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的資訊共享和遠端會診,為分級診療提供了技術支援。
在加強基層中醫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林羽和蘇瑤從中醫人才培養入手。他們與中醫研究院合作,開設了針對基層醫護人員的中醫培訓班,定期組織專家授課,提高基層醫護人員的中醫理論水平和臨床技能。
同時,為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了先進的中醫診療裝置,如中醫體質辨識儀、艾灸治療儀等,改善了基層中醫診療條件。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林羽和蘇瑤親自指導中醫科室的建設,從科室佈局到診療流程,都進行了精心規劃。
為了提高市民對中醫的認知和信任,林羽和蘇瑤組織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中醫科普宣傳活動。他們邀請電視臺製作了中醫養生專題節目,林羽親自擔任嘉賓,深入淺出地講解中醫養生知識,節目一經播出,受到了市民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在社群,他們組織了多場大型義診活動,邀請中醫專家為市民免費看病、諮詢。在一次義診中,一位市民原本對中醫持懷疑態度,但經過中醫專家的耐心診斷和治療後,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他激動地說:“以前我對中醫不太瞭解,總覺得不如西醫見效快,這次真是讓我見識到了中醫的神奇,以後我會多關注中醫的。”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城市醫療體系逐漸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分級診療制度初見成效,患者開始合理分流,大醫院的壓力得到緩解,基層醫療機構的就診人數明顯增加;中醫在城市醫療中的地位得到提升,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中醫治療,中醫科室的業務量不斷增長